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风歌

刘邦 刘邦〔两汉〕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注释
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威:威望,权威。
加:施加。
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守:守护,保卫。
四方:指代国家。▲

鉴赏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这首诗全篇只有三句,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现别具一格的转折。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但诗篇的着重点乃是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问。它显露了刘邦的无奈不禁叩问天下,有谁能为他守住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功臣一个个谋反,独留他这个老朽在此老泪纵横。▲

创作背景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市),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简析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此诗歌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流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尚未安定的浓郁的忧虑与惆怅。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

刘邦

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猜您喜欢

予客三池王正卿以四绝见寄姿其韵

李流谦李流谦 〔宋代〕

佳人望断日平西,可意相逢眼底稀。
漫说携家终是客,开愁唯有醉淋衣。

送谦选中住花泾寺

南洲法师南洲法师 〔明代〕

秋风一棹入花泾,杨柳芙蓉接水亭。
野老尚能谈故事,乡僧争请说新经。
楸梧雨外闻啼鸟,楼阁烟中见湿萤。
欲写别离无限意,孤鸿遥没越山青。

寄永州徐三掾曹

翁卷翁卷 〔宋代〕

闻说居官睡,千峰近九疑。
合流皆楚水,高石半唐碑。
香草寒犹录,清猿夜更悲。
其中多隐者,君去得逢谁。

迎善财归南楼

释梵琮释梵琮 〔宋代〕

古寺闲房共掩扉,相逢彼此罢参归。
时难只得同香火,莫信闲人说是非。

偈颂一百零四首

释绍昙释绍昙 〔宋代〕

庭院春深,和风翠阴。
桃花簇锦,柳线摇金。
无卢灵云徒说悟,一生埋没祖师心。

偶成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脚踏和风步步春,石鱼楼上等闲人。
兴来冲口都成句,老去游山不动尘。
李白谁知他意思,桃红漏泄我精神。
忽逢借问难酬对,只恐流莺说得真。

拂水崖分得寒字

文彭文彭 〔明代〕

虞山西南太奇绝,流泉迸出青崖湍。横分一道地脉裂,倒飞十丈天风寒。

注披射日金光草,净泻孤云白玉盘。洪厓华盖渺何许,此时直欲招青鸾。

送臧晋叔谪归湖上时唐仁卿以谈道贬同日出关

汤显祖汤显祖 〔明代〕

君门如水亦如市,直为风烟能满纸。
长卿曾误宋东邻,晋叔讵怜周小史。
自古飞簪说俊游,一官难道减风流。
深灯夜雨宜残局,浅草春风恣蹴球。
杨柳花飞还顾渚,箬酒苕鱼须判汝。
兴剧书成舞笑人,狂来画出挑心女。
仍闻宾从日纷纭,会自离披一送君。
却笑唐生同日贬,一时臧穀竟何云。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沧浪歌

佚名佚名 〔先秦〕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

赵蕃赵蕃 〔宋代〕

旧说洛阳天地中,遂令北客病南风。
只今政教通南粤,亦有大寒桑树红。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