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生平

  王禹偁,出身贫寒,《东都事略》和《宋史·本传》都说他世为农家,《邵氏闻见后录》谓“其家以磨面为生”。王禹偁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王禹偁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扬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咸平四年(1001年)冬改知蕲州(今湖北蕲春),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宋史》与《东都事略》都有其传。

  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欧阳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又作《书王元之画像侧》。

  王禹偁自编《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经》:“小畜之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今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13卷,以及清光绪年间的孙星华刻本。近人徐规所著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

文学主张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王禹偁属“白体”。

古文

  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的优秀作家之一。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因此颇受后人推重。北宋初期,文坛上沿袭唐末五代颓靡纤丽文风。王禹偁为了革除这种流弊,以宗经复古为旗帜,提倡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主张“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写“传道而明心”的古文。他特别强调“不得已而言”,文章要“句易道”、“义易晓”,发挥了韩愈古文理论与实践中“文从字顺”的一面。他的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语言晓畅。《待漏院记》是一篇政论,提出“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的论题,规劝执政者要勤政爱民,而不能“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义正辞严,笔触锋利。

  其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于贬官黄州时期。文中极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现出一种忿懑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调优美,富于诗味。《唐河店妪传》记述边地一位老妇人机智杀敌的 故事,又借题发挥,谴责了当权者在军政措施上的不当,既有生动的人物描写,又有恳切的议论。此外《录海人书》、《答张扶书》等都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品。作为宋初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对宋代散文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苏轼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王元之画像赞并序》),当非溢美之辞。

  文论方面,王禹偁提出了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王禹偁在《答张扶书》中说:“夫文,传道而明心也。”在文以传道之外,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传道之文里发抒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偁在理论上的一种贡献。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

诗歌

  在诗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送罗寿可诗序》,《桐江续集》卷三二)显然这种说法稍嫌夸张,但宋初诗风确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体诗人。然而,王禹偁的诗风与李昉、徐铉等白体诗人却是同中有异。王禹偁早年多作闲适诗,晚年多作讽喻诗,与白居易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深刻的自省意识,使他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甚至在晚年自编的《小畜集》中很少收录早年作品。相传,他曾因作诗偶合杜甫诗句而写下“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之句,还称赞“子美集开诗世界”。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对雪》、《感流亡》、《竹□》、《对雪示嘉佑》等诗,以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当时农民、士兵的苦难境况,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而且严于针砭自身,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畲田词》五首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赞扬了普通人民勤劳刻苦和团结互助的美德。

  他的诗同散文一样,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雅古淡。他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短诗,却笔调清丽,饶有风韵。如《村行》描绘了山村黄昏的动人情景和诗人的感触。他还善于向民歌吸取思想艺术营养。如《畲田词》:“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洋溢着劳动者的乐观感情,饶有民歌清新活泼的风味。他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生平事迹与怀抱,能挥洒自如,畅所欲言,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林逋盛赞他:“纵横吾宋是黄州。”胡仔也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王禹偁词即事即目,登览抒怀,寓情于景,格调深沉,雄浑有力,艺术上完全臻至成熟,在宋初小令中是别开生面的。具体地说,点绛唇这首词在宋初词坛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词境中以开阔见长。过去,人们一般只注意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其实,不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艺术风格讲,这首词都很具特色,从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和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等诸名作中,均可看出受王禹偁这首词影响的某种痕迹。因此,王禹偁这首《点绛唇》应当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王弈清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历代词话》卷四转引)。王禹偁是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的重要作家。 ▲

作者《王禹偁》的诗文

送冯尊师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前日访潘阆,下马入穷巷。
忽见双笋石,卧向青苔上。
云是冯尊师,秋来留在兹。
今说东南行,问我坚乞诗。
又见宋阁老,亦言师甚好。
欲去天台山,即别长安道。
台合有群英,赠别瑰与琼。
琤然满怀袖,此事殊为荣。
安用徵吾句,吾道方龃龉。
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
束发号男儿,出处贵得宜。
出则学臯夔,独立称帝师。
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
谁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
师行甚可羡,云鹤无羁绊。
为我持此诗,题于桐栢观。

宁公新拜首座因赠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著书新奏御,优诏及禅扉。
首座名虽贵,家山老未归。
磬声寒绕枕,塔影静侵衣。
终忆西湖上,秋风白鸟飞。

真娘墓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女命在于色,士命在于才。
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应灰。
虎丘真娘墓,止是空土堆。
香魂与腻骨,销散随黄埃。
何事千百年,一名长在哉。
吴越多妇人,死即藏山隈。
无色固无名,兵冢空崔嵬。
唯此真娘墓,客到情徘徊。
我是好名士,为尔倾一杯。
我非好色者,後人无相咍。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官舍竹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谢政事王侍郎伏日送冰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火云如山暑雨歇,天地炉烘三伏月。
玉皇教散阆苑冰,斲开北陆琼瑰窟。
峨峨贮向瑶花合,分命中官赐黄合。
凤皇池上玉壶盛,温树风声顿萧飒。
台恩分与西垣士,纶诰稀疏方假寐。
卞和抱璞入直庐,从此惊忙不成睡。
怒蝇休向笔端飞,抵鹊浑疑山下坠。
寒生毛发清牙齿,脆若玉芝甘似醴。
炎风暑气都不知,空作狂歌谢知己。

和杨遂贺雨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我罢内庭职,出临永阳民。
永阳民虽庶,未免多饥贫。
富之既无术,龊龊为谨身。
可堪今夏旱,如燎复如焚。
厥田本涂泥,坐见生埃氛。
稚老无所诉,嗷嗷望穹旻。
食禄忧人忧,蚤夜眉不伸。
促决狱中囚,遍祷境内神。
楚辞有山鬼,庙貌罗水滨。
胡法有浮图,寺宇连城闉。
斋庄命寮寀,供给抽俸缗。
鼓笛迎湫水,香花照金轮。
诚知非典故,且慰旱熯人。
偶与天雨会,霶霶四郊匀。
插秧复修堰,野叟何欣欣。
可办官赋调,亦免农艰辛。
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
于吾复何有,敢望歌颂云。
清流杨水部,德与我为邻。
仇香官位屈,何逊诗格新。
见投贺雨篇,言自人口闻。
夫君盖私我,过实岂相亲。
为霖非我事,职业唯词臣。
若有民谣起,当歌帝泽春。
庶使采诗官,入奏助南薰。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经纬千年业,陶熔万物功。
藩垣龙节在,禁掖凤池空。
卤簿蒙寒雨,铭旌扬晓风。
太常草仪注,全似葬周公。

怀贤诗之桑魏公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魏公王佐才,独力远晋室。
挥手廓氛霾,放出扶桑目。
感慨会风云,周旋居密勿。
下民得具瞻,上帝赉良弼。
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
品流遂甄别,法令颇齐一。
跋敕朝据案,论兵夜远膝。
多士若鸳鸿,官材咸有秩。
诸侯如狼虎,请谒尽股栗。
秉钧多事朝,绰绰有纪律。
远将留侯比,近以赞皇匹。
志在混车书,誓将阐儒术。
皇天未厌乱,运去何飈欻。
高祖厌寰区,少帝无始卒。
老成既疏远,群小相亲昵。
黩武兵渐骄,倒悬人不恤。
和亲绝强虏,谋帅用悍卒。
魏公在藩垣,上疏论得失。
七事若丹青,辞切痛入骨。
忠言殊不省,直首果见屈。
铁马从北来,烟尘昼蓬勃。
穹庐易市朝,左袵杂缨绂。
主辱臣不死,囚缚自安逸。
唯公独遇害,身殒名不没。
惜乎英伟才,济世功未毕。
一读晋朝史,遗恨空郁郁。
子孙亦不振,天道难致诘。

饶州马殿院频寄黑髭药服数千丸斑白未减作诗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两州迢递隔长江,寄药知君念老郎。
妙术远惭周柱史,衰容争奈汉冯唐。
未除凡骨无仙分,欲断愁根有醉乡。
多羡绣衣须鬓黑,满身唯带柏台霜。

五哀诗故太子中允知洛阳县颍公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洛阳富文彩,峭拔四子流。
提笔入广场,辞气干斗牛。
擢第在芸阁,言事触冕旒。
左降宰百里,道胜心无忧。
才高耻吏役,放荡不检修。
起应贤良科,下笔不见休。
青宫尚淹恤,赤县且优游。
轻财粪土贱,高义云天浮。
悬磬任贫窭,盈樽长献酬。
知己彼何人,凤阁与鳌头。
推挽终不起,壮志将焉收。
晚年圯桥役,关市良可羞。
忽然为异物,寒草封一丘。
孀嫠应冻饿,交友谁寻求。
遗孙方稚齿,爽秀已遒遒。
皇天若有凭,必使光贻谋。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