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注释
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便做:就算,即使。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蛩:蟋蟀,又名促织。
淅零零:形容雨声。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此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现的重点。此曲起思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飘飘,雨潇潇”,是说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开思两句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女主人公心绪不宁,夜难成寐,所以第三句就说“便做陈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少妇被哀思愁绪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所以四、五句又写道:“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那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如果说在《大德歌·春》、《大德歌·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大德歌·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最后二句“秋蝉寒噪罢寒蛩寒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这一切都融化在一起,物我不分,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大有“梧桐声,,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境界。
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大德歌是关汉卿在元成宗年间创作的新曲调,可知这首《大德歌·秋》作于大德(元成宗年号,1297—1307)年间,具体作年不详。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7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下至十念即往生。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一念回向即往生。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专念往生心不断。卧中梦佛即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殷勤精进不断绝。展转相劝同往生,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执持名号心不乱。佛现其前即往生,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一日二日若过等。系念现前即往生,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五体礼佛念不断。现见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悬缯幡盖然香灯。系念不断得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现身见佛即往生,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九十日中不坐卧。三昧中见阿弥陀,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九十日中常念佛。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经颂少分,如是说者无穷尽。愿同闻者生正信,佛语真实无欺诳。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题之韵作二首时彦博归及常山 其一
郊原莽莽吹黄埃,馀暑已去若复来。昨宵一雨为苏洗,晓兴坐觉飞崔嵬。
平生诗盟有徐孺,笔力可挽狂澜回。要明两眼费双脚,作计似我何疏哉。
兹游只欠王子在,见说归书一纸开。追随正复听君乐,流浪如我空增哀。
吾邦此山颇高绝,泛菊况堪临季月。要当相与一杯酒,只恐因之又成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