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订鬼

王充 王充〔两汉〕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鬼魂的存在并非由已故人的精神构成,而是由人们的思维和想象所塑造的。那鬼是如何诞生的呢?通常是由于疾病。当人生病时,担忧和恐惧会萦绕心头,这种情绪或让他们看到所谓的鬼魂。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恍惚惚地看见所谓的“鬼”。

  那么,如何来验证这个观点呢?古书记载:“伯乐学相马,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同样,宋国的庖丁学解牛,三年内未见过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分。”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啦。当人们陷入杂乱思绪,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人生病看见鬼,就像伯乐看马,庖丁看待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到的并不是马和死牛,由此可知那些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

  病人因病而极其难受,浑身疼痛,就说是鬼拿着鞭子、棍子在打他,或者看见鬼手中拿着槌子、锁、绳索,站着守在他旁边。这种现象是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引发了恐惧,导致他们产生荒谬和毫无根据的想法。刚病时心里害怕,就看见鬼来了;当病情加重时,他们可能害怕死亡,就看见鬼在发怒;而由于身体受到疾病折磨,就看见鬼在打他:这一切都是由于混乱的思维和虚构的幻觉,未必是真实存在的。

  胡思乱想的结果,有时从眼睛里显露出来,有时从嘴里显露出来,有时从耳朵里显露出来。从眼睛里显露出来,眼睛就会看见它的形体;从耳朵里显露出来,耳朵就听到它的声音;从嘴里显露出来,嘴就说出它的事情。白天就看到鬼出现,夜晚睡觉就在梦中听见鬼声。一个人躺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如果他感到害怕,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其实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象,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注释
为:变成。
存想:想象。
致之何由: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何由,从何处,从什么途径。
寝衽:睡在床上。衽(rèn),衽席,这里指铺设在床的卧席。
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效:验证。
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卷九·精通》。
顾玩:仔细端详。玩,欣赏,玩味。
无非马者:没有不是马的。
庖丁:名叫丁的厨师。庖(páo),厨师。丁是人名。
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用精,使用精神。至,极。
困剧:极其难受。困,困顿。剧,厉害,严重。
绳纆(mò):绳索。
妄:荒诞,无根据。
精:专一,纯正。
泄:显露。
夫:那。据案:按。据,按着。案,现在写作“按”。
俱用:全都因为。用,因为。
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创作背景

  在秦汉时代,流行着一些与求仙和鬼神相关的迷信观念,特别是在当时的统治阶级中。秦始皇和汉武帝曾派遣方士去寻找仙药,希望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同时,西汉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试图将封建皇帝神化,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人民,宣扬了一些迷信思想。他认为,天拥有意志和感知能力,而皇帝则被称为“天子”,代表着天意来统治人民。因此,他认为皇帝的德政会受到天的奖励,带来顺风顺雨;反之,皇帝的不道德行为会招致天灾来惩罚和警告他。然而,在这种时代充斥着鬼神迷信的思想中,王充基于科学知识提出了无神论的观点,坚决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念。

赏析

  文章用先提出论点,然后再层层论述证明的演绎法,共分四段。

  第一段里,作者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对鬼的系统看法,并在论述观点时巧妙地插入了一句反问,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使得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有一种引人注目、振人思维的效果。这段文气犹如江河滔滔而来,让人感觉毫不间断。形成这样的文气,与作者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分不开,如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前一句最后两个字和后句开头两个字的重复,加快了文章内在的节奏韵律。

  第二段中,作者引用先秦古籍中的材料,以证明人在高度集中思考时可能出现幻觉,从而增强了他的论证力。作者在一开头用了一句问话,起到了领起下文自成段落的作用。王充引用伯乐学相马,所见都非马,庖丁学解牛,所见都非牛两件事来为证明无鬼服务时,运用了类推的方法,由于作者选择的材料有说服力,其类推出来的结论也使人信服。

  第三段,作者在第二段的结论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进一步解释了第一段中关于害怕看到鬼的观点。在具体阐述时,王充使用归纳法,先列出各种现象,然后得出了“妄见”的结论。在这一段里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从“病者困剧”到“妄见之也”为一个层次,主要说明一个人为什么在病危时见鬼。从“初疾畏惊”至“见鬼之击”着眼于初病到病重的全过程,经过这一补充,使议论全面。最后两句是一个层次,对前两个层次进行了总结,使得文章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第四段,作者又从人在无病的情况下为何看到鬼的角度进行了说明。这一段也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夫精念存想”到“暮卧则梦闻”为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作者利用已有的结论,进行层层推断,得出了白天看到鬼和晚上梦见鬼的新结论,使文章越发深刻,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全面。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从“独卧空室之中”到“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为一个层次,王充不仅使用抽象的推论,还通过生活中人们为何会做恶梦的事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最后一个层次是从“觉见卧闻”开始,通过逐步推进,得出了精神作用同样能导致看到鬼的新结论。

  由此可见,王充这篇文章说理透辟,步步深入; 每一段都作小结,使论点十分清晰。文章又紧密联系人们的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斗性。▲

王充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猜您喜欢

寿范翁

吴泳吴泳 〔宋代〕

辛夷如雪芳事阑,飞絮卷地春风酣。
连陂和云割青麦,隔坞趁日缲红蚕。
今年夏气清较早,雨后西山翠如扫。
女儿负笈男带锄,夸说皇华使家好。
使家天上一角麟,手握雨露呵星辰。
绿林无风草木静,紫塞有备烟尘靖。
鹿园镇日长徙倚,心事如平一池水。
荪兰不惜手种植,萧艾依前力锄薙。
槐龙影转花又黄,造化乃为诸生忙。
春闱法细靡罅缝,选吏亲校如秤量。
老仙自是文盟主,曾抱长蛟著繁露。
好将鼻祖三昧法,直响金华讲经去。
有香不炷旃林香,有酒不酌瑶池觞。
原公岁岁常寿考,剩寄诗筒祝难老。

颂古四十四首 其二十七

释师范释师范 〔宋代〕

铜公塘,铁奉化。得人憎,得人怕。不是明州人,定说苏州语。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姜夔姜夔 〔宋代〕

滔滔沔鄂留,有靦三宿桑。
持钵了白日,事贱丸蛣蜣。
念当去石友,烟席凌江湘。
为群试歌商,歌短意则长。

渔家傲 京兆道友

王哲王哲 〔金朝〕

得得中间寻得得。王三默诀唯王六。若要清静如白玉。独自宿。余自须要除情欲。这个灵童明似烛。惺惺能唱无生曲。日住公家公不识。休寻觅。心澄便是真消息。

张府君挽诗

史尧弼史尧弼 〔宋代〕

气象重归金马地,更看埋玉乱松楠。
他年父老还能说,道上书生为指南。

送顾小川典籍使代还朝

文嘉文嘉 〔明代〕

星槎八月回,阊阖九天开。暂弭吴门楫,同衔江上杯。

沧洲吾尚困,青琐尔真陪。自怅风尘侣,还怜霄汉才。

清秋枫叶赤,离思杳难裁。既愁津树远,复恨逝波催。

他时相忆处,明月照疏梅。

采桑子·内容未显名先显

马钰马钰 〔金朝〕

内容未显名先显,事可伤悲。坏道根基。失了元初更怨谁。寻思懵懂胜伶俐,做个憨痴。无作无为。缀甚闲词写甚诗。

和子骏洛中书事

范纯仁范纯仁 〔宋代〕

周公作邑遗成康,玉帛从兹走万方。四向山河围殿阁,千家花竹间田桑。

游人选胜停车马,词客寻春杂咏觞。幸得閒官陪几杖,欲酬佳句愧荒唐。

初至毗陵简巽老时有所怀也

李处权李处权 〔宋代〕

从来语默有千钧,乱后相逢气益振。
好鸟开窗如应客,清风挽竹故留人。
更贫岂顾墦间祭,已老犹堪席上珍。
说到苍梧泪横臆,皇天万一照醉辛。

白鹭

唐庚唐庚 〔宋代〕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
诸君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