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临江仙·走遍人间无一事

段成己 段成己〔金朝〕

走遍人间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行藏休更倚危楼。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西风吹散两眉愁。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避隐深山客居龙门时作,因“暮秋”而“感兴”,抒咏自己“有志不获骋”、“忧思独伤心”的悲凉情怀。

赏析

  中国古代士大夫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主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段成己早年颇执济世壮志,高才俊行,名动一时。自我期许曰:“千里驰驱容骥展,九霄空阔看鹏抟。”“何当洗甲兵,倒挽豳溪水?”他奔走仕途,“鏖战文场”,“登金正大进士,授宜阳主簿”,写下了人生志满意得的一页。可惜事业初程的霞光金辉,转瞬间就被金元换代的腥风血雨无情地冲刷得一干二净,落了个“回首平生事堪笑,少年豪气北山低”(《用韵答封张二子》诗)的结局,令人悲愤不已。入元后,他独抱节操,无意仕蒙,避地退隐异乡深山。所谓“不书咄咄事,高咏休休词”,淡远世俗,宁泊终日。然而寂寞山庵,漂零异乡,对于“丈夫岂无四方志”的仁人志士来说,无异是空耗生命,痛苦不堪。静夜思之,卧不能寐,心头漉漉滴血。本篇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泼墨挥毫的。

   起二句自叹平生,直抒胸臆:“走遍人间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发语突兀,寄慨高远,凝聚着充满人生忧患意识的命运沉思,揭示了词人“夜中不能寐”的激越不平情怀。词先以人物的足迹,引展出“走遍人间”的广阔空间,状写出他对事业的热烈追求和其间经历的千辛万难,后半句却组合以“一事无成”的微渺惨淡结局,从而鲜明地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突现了人物心弦的愤然。进不能兼济天下,那就姑且退而归隐吧,家山的故庐旧鸥,亦堪相亲相慰。可是不幸生逢乱世,有家难归。“十年归梦悠悠”,诉尽了游子漂泊无着、魂系故土的怅惘情怀。其时词人四十六岁,自三十六岁弃仕入山,已有“十载龙门山下路”(《临江仙》词)的客居生涯,故作“十年”云云。

  起二句一写“行”,一写“藏”,是段成己回首人生的苦涩总结。“行”,却不得以“用”其才,“舍”,又不得以“藏”故乡,这种理想双重失败的悲剧命运,是那动荡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共有命运,是一代人的不幸写照。段氏沉思概括,实有深厚的时代蕴意。唐独孤及喟叹“行藏两乖角,蹭蹬风波中”的乱世人生,于此又见具体印证。于是,自然逼出第三句“行藏休更倚危楼”的沉痛自诫。此句从杜甫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江上》)句化出,将“行”、“藏”结拢于一体。杜诗是晚年漂泊西南,登楼望秋,有感而作;主旨为感慨身世、自伤无成。段成己处境与老杜相近,而心境更为悲凉酸幸。易代换朝的现实政治,已注定其行藏的彻底无望,已不容存在老杜《江上》诗中“时危思报主”的一丝幻想,所以词云“休更”。休更,就是莫要再去。千万不要再去象老杜那样,登倚高楼,思叹行藏之事,这将令人心绞肠断。沉痛的自诫,暗寓着词人多少次的彻夜辗转、泣血顿悟。人生的痛苦,莫大于这种“空负壮志、坐以待老”的命运了。词人另一首《再和》诗云“少陵可笑行藏拙,独倚危楼刚自猜”,化泪血作嬉笑状,而内心的痛苦负荷,正复相同。行笔至此,话语嫌多,结拍遂化心头语作楼前景:“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景物框架宏大,境界深邃:连绵的群山,静幽的明月,无边的大海,莽莽的云雾,视野极其开远。然而着一“乱”景状,涂一“冷”色调,顿觉晓色惨然,寒意浸骨,氛围也显得凝沉而压抑。景色亦即心象。品味这幅画面,我们不难体会到词人破晓难眠、倚楼怅望时,心头难言的茫然、凄迷、纷乱、悲凉和沉重。

  上片写登楼伤情,悲叹平生,下片另起一境,转写眼前生活。词人苦中作乐,自开怀抱,笔下竭力摆脱上片的沉闷忧郁气氛,基调也转而开朗旷达起来。“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是说:山中岁月的饮酒赋诗,亦别有情趣,足可与千秋功名相敌;其风流潇洒,不减于凌烟阁人物。这话与乃兄段克己“诗酒心犹在,功名梦亦无”(《枕上》)诗意同一机杼,是自宽自解、自释浓怀的办法。价值观念上的幡悟和自我超脱,似乎使词人自“行藏”两失的人生烦恼中渐渐解开,他沉浸于眼前诗酒终日的快意生活,忘怀了生命的困惑、生活的痛苦。觥筹交错、墨蛇飞舞中,他眉宇开扬,诗笺中跃上“西风吹散两眉愁”的轻快句子。“吹散”二字,以风快轻易之势,将段氏眉间昨夜的阴霾瞬间拂拭得烟消云散。快意至极,他情不自禁地凭栏向远,发出一声清亮的长啸,宣泄心中的欢愉。然则词人真正获得解脱了吗?煞尾以形象的画面,含蓄地作了否定的回答。“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长啸的余音尚未消歇,他就笑容全失,对着楼前景象怔忡出神,无语收笔。这是又一幅黯淡迷茫的深秋图景:迷迷蒙蒙的秋雨,如烟似雾,远处衰败枯瘦的江汀渔洲,慢慢变得昏暗模糊。我们似乎感到,上片图景中的冷意秋寒又悄悄地蔓延入画面,渗透进人心。这是因为词人眉头愁结貌似拂平,而心头情结并未解开,所以欢愉来得快,也消得快,始觉脸上愁色“吹散”,一刹那间心灵又跌入“暗”色阴霾包围之中。瞬间的旷达,遂被永恒的哀伤替代。这是一种时代的意绪,乱离时代特有的忧患意识、伤感心绪,决非段成己个人意志力量所能摆脱的。下片所表现的愁解复又愁浓的飞速变化、竭力挣脱而终究无法挣脱的心路历程,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就此而言,这首词的确具有深刻的人生认识价值。 本篇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善于“化情入景”,或曰“以景结情”。

  这是一首咏怀词,写词人对一生行藏的苦涩回首及由此萌生的难解情结,寄慨深沉,骨重神寒,几于不堪。然而段氏并非通篇咏怀,一吐到底,而是在词的上下片,都巧妙地于结句处移笔写景,将人物激动的情绪或飞扬的神态适时地收打住,换以一幅富有寓意的深邃画面,从而成功地传递人物复杂的心绪和痛苦的神态。借具体形象的景象展示抽象变化的心象、意象,含蓄有致,淡远取神,这就大大丰厚了全篇的审美意蕴。▲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猜您喜欢

拜先外舅墓坐雨用赵景文韵二首

陈著陈著 〔宋代〕

说著韬翁泪泫然,得来展墓及春先。
松楸旧垅惊如许,风雨寒宵坐有缘。
余味淡交微醉酒,回头流俗未烹鲜。
明朝又别西山去,多少怀思集晚年。

南楼怀古五首

周弼周弼 〔宋代〕

茫茫迂曲度平川,何处孤村近水边。
烟护刘琮残壁垒,雨沉黄祖旧楼船。
寒沙细拥菰芦地,破陇斜耕苜蓿田。
见说去年秋潦后,更无茅屋起炊烟。

【双调】清江引 分韵为崔月英

宋方壶宋方壶 〔元代〕

东山涌起玉兔穴,宇宙光相射。二八风流人,三五团圆夜,广寒宫第一枝折
去也。 托咏
  剔秃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
都似你者!

再和张秋山杭州孤山二首

何梦桂何梦桂 〔宋代〕

歌舞钱塘厌说兵,悠悠往事竟何成。
钱鏐铁箭千年在,伍子鸱夷一死轻。
湖上园亭春代谢,江头潮汐月亏盈。
相逢白首休相问,见说宫门草树平。

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斋舍隔墙东,萧萧槐树风。
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
未说凉堪饮,唯愁赋少工。
此焉知素拙,试与问杨雄。

久雨坏墙园蔬尽压帐然成诗

刘基刘基 〔明代〕

晚岁逼豺狼,漂摇去乡土。囊橐罄留储,釜甑恒若窳。

开畦种蔬菜,拨借荷地主。晨兴率童稚,树艺躬伛偻。

瓠实正累离,茄花亦争吐。鱼肉方绝交,恃此当醢脯。

悲风吹江干,浩荡十日雨。幽泉涌阴窦,高墉坼脩堵。

苍蔓压泥沙,朱苞埋宿莽。凄凉紫芝英,乃与朝菌腐。

数奇值时危,一饱不敢取。天地有穷愁,每望贫家聚。

青苔满颓墙,日暮空倚柱。

南华寺五首

李昴英李昴英 〔宋代〕

从前梵说堕虚空,独有坛经说不同。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依韵和登州推官张同年之梁山

祖无择祖无择 〔宋代〕

峻极乾苍苍,班移自混茫。
势临坤轴断,根入海涛僵。
屹立踰千仞,孤标冠四荒。
兴云山近泰,出日谷连暘。
绝坟于斯胜,烦襟到此凉。
山经终寂寂,祀典谩煌煌。
岩黑骊龙睡,烟清来凤翔。
藏书陋群玉,中瑟小空桑。
禹载无遗迹,秦碑有旧章。
乘舆曾直上,鞭石宛居傍。
在昔初迁鼎,当时异省方。
纵心师诞妄,恃力逞强梁。
儒学微言绝,神仙怪说彰。
锡符尊德水,留识著吾浆。
岂念思王度,惟期至帝乡。
斋男何杳杳,秋祝自琅琅。
讵得三山药,翻同一国狂。
八神宁尔福,二世果斯亡。
始祸闻陈涉,遗书见子长。
龙兴成大定,虎噬免交攘。
往事真涂炭,寒心剧刺芒。
自从兹灭国,谁复此祠阳。
冤毒疑沦髓,凋残竞沐疮。
鉴宜观夏后,道合慕陶唐。
圣世逾三代,明君掩百王。
朝廷隆盛礼,简册耀休光。
运契千龄统,歌喧六达庄。
古今称治理,夷夏共瞻望。
洪化周无外,群生洽太康。
东民休望幸,端拱德芬芳。

送传一新西上

王迈王迈 〔宋代〕

此去兰宫好策勋,子行真足张吾军。
大鹏怒奋溟南翼,骏马鸣惊冀并群。
直要安排医国策,不徒戏作送穷文。
逢人有问狂生者,为说忧时已白纷。

春日偶成

林尚仁林尚仁 〔宋代〕

未逢知己愧蹉跎,又见春风长径莎。
杜宇一声诗思减,杨花三月客愁多。
从人乞米贫如旧,借吏抄书字半讹。
懒说江湖十年事,近来平地亦风波。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