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高适 高适〔唐代〕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蓟门遇到一位老兵,他正孤独地站着,思绪纷繁不绝。
独自一人十分孤独,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想建立功勋已没什么指望,已经连戍守边塞的将领是谁都不认识了。

唐朝的统治者频繁对外发动战争,企图进一步开拓边疆。
戍边战士以粗劣的食物充饥,而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
到关塞亭堡去看一下,我不由泪满衣襟。

十一月里,边塞的城池笼罩在一片缥缈的雨雪之中。
胡人的主帅号令严明,军队、马匹矫健,装备精良。
这些胡人没有穷尽的时候,征伐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幽州地区的人大多擅长骑马、射箭,年轻人十分崇尚勇武。
一旦能跟随将军征战沙场,相信很快就能以军功赢得美名。
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纵横驰骋狩,四处发出弓弦的鸣响声。

太阳落下后,长城之外一片阴暗,空中烟雾飘浮,尘土飞扬。
胡人的骑兵凶悍地进逼,我们的军队奋不顾身地反击。
空旷的关塞满是枯死的树木,扬起的沙尘令人窒息。

注释
蓟门:地名,即蓟丘,在今北京近郊德胜门外。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一:“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丘。”
古老:老年人,“古”通“故”。《全唐诗》注:“一作故。”此处指一位久戍边疆的老兵。
氛氲:本指阴阳二气汇合之状,引申为心绪缭乱。
零丁:孤单貌。
头鬓:头发。
勋庸:即指功业,功劳。
已矣:完了。矣,敦煌选本作“久”,误。
霍将军: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汉武帝时曾屡破匈奴,平定边患,功勋卓著。后借指功大位高的武将。
汉家:借指唐朝。
穷:尽。
异域:外国。
戍卒:守边的战士。
厌:同“餍”,此指充饥果腹。
糟糠:《乐府诗集》作“糠核”。
降胡饱衣食:《旧唐书·北狄列传》:“可突于率其麾下远遁,奚众尽降。……奚酋长李诗、琐高等以其部落五千帐来降,诏封李诗为归义王、兼特进、左徊林军大将军同正,仍充归义州都督,赐物十万段,移其部落于幽州界安置。”
关亭:一本作“开亭”。
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霏霏:形容雨雪细密。
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
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结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始束发,因此以结发指童年、年轻时。
重:崇尚,看重。
横行:纵横驰骋。
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黯黯:一本作“茫茫”。
烟尘:烟雾与尘土,比喻战乱。
凭陵:侵凌,进逼。
古树:枯树。
黄云:大军移动时扬起的沙尘。▲

鉴赏

  “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幽州多骑射”这首诗称颂了守边戍卒的骁勇善战。全诗先总写幽州民俗的风貌,崇尚勇武;随即指出,他们不但善武而且乐于效力军前,保卫乡土,建立功勋。但诗人亲眼目睹了他们狩猎时的场面,不过这场面已够让人感到欣喜了。保家卫国从来不只是军队的事情,更需要有民众的参与,才能将侵略者掀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诗人目睹这一群生龙活虎、武艺高强的边疆健儿,对边境油然而生了几分安全感。

  “黯黯长城外”这首诗描述了边塞战事纷纭的情况。在诗中,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沉痛地诉说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诗中的景物描写切合战斗实际,烘托出惨烈的战斗氛围,而这种景色又是战斗中独有的,因此写景即是写战争。在字里行间读者还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这惨剧时难以遏制的悲愤心情。▲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洨河石桥

洪皓洪皓 〔宋代〕

洨河建石桥,可但驴马渡。
长耳留蹄涔,嗟我来何暮。
四隅柱干霄,停参俯一顾。
上镂过客名,旁镌海怪怖。
开元双折拄,隶画尚坚固。
神物久护持,赵人速惊嫭。
泉南尖伯仲,松江说无处。
引领渺烟波,恨不奋飞去。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郭印郭印 〔宋代〕

中扃自清凉,穿凿多门户。
神凝一气归,陋哉勤纳吐。

水龙吟·不须更问旁人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不须更问旁人,劝君自拂青铜照。幅巾短褐,有些野逸,有些村拗。两度呼来,也曾批敕,也曾还诏。笑先生此手,今堪何用,苔矶上、堪垂钓。白雪新腔高妙。把侬家、调疏称道。六韬未试,抑诗未作,如何归老。玉带金貂,星儿快活,天来烦恼。待自笺年甲,缴还官职,换山翁号。

腊月初三日虏人攻城以强弩射退获捷

赵万年赵万年 〔宋代〕

四围钲鼓震天鸣,虏骑平明尽逼城。万弩应弦因退走,却疑城上有神兵。

次韵朱景伯来见

陈著陈著 〔宋代〕

平生四海弟兄之,况是乡关见白眉。
方醉梦中能独醒,自离乱后笃相知。
溪山坎坎劳飞旆,风雨潇潇苦说诗。
老耳不堪闻别语,青镫对影复何时。

江馆

张掞张掞 〔宋代〕

黄叶孤村径路遥,时来幽客伴萧条。
一帘林影云生树,满屋江声雨送潮。
衲子说因征往世,邻翁触事话前朝。
此乡喜得离喧杂,自分从渔更学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戍卒说沉黎事有感

陆游陆游 〔宋代〕

亭障曾无阅岁宁,频闻夷落犯王灵。
孤城月落冤魂哭,百里风吹战血腥。
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
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

陈东陈东 〔宋代〕

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雪飘飘洒中土。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受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谁肯采摭传说闻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如杞国。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讼风伯。

天公倘信臣言怜世间,开阳阖阴不作难。便驱飞廉囚下酆都狱,急使飞雪作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气生人寰。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苏轼苏轼 〔宋代〕

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
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泪垢添丁面,贫低举案蛾。
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
袅袅风蒲乱,猗猗水荇长。
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
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
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曳杖青苔岸,系船枯柳根。
德公方上冢,季路独留言。
已占蒲鱼港,更开松菊园。
従兹来往数,儿女自应门。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