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

曾巩 曾巩〔宋代〕

汉阳门下士,车骑幕中宾。
志节初皆壮,风流久更新。
枢庭承远派,郎位袭清尘。
雅淡琴声古,温纯玉性真。
诗书来射策,慈惠起临人。
淮海褰帷久,褒斜叱驭频。
政平无横史,刑省绝冤民。
汴路扬旌出,吴门拥节巡。
持权心似水,待物气如春。
懋德垂承诏,遗荣遽乞身。
行高宁系俗,道胜不忧贫。
北绝分琳馆,西归近紫宸。
鸿飞开羽翼,骥逸圳精神。
却理烟霞宅,重寻水石禽。
青嵩销鹤怨,碧洛见鸥驯。
故友欣联璧,诸儒慕垫巾。
学兼鸿宝异,兴与赤松亲。
激劝留方册,惊传动缙绅。
浮云虽抗意,仄席正逢辰。
只恐尊廉退,丁宁致软轮。
曾巩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猜您喜欢

题越人贺韩司户令子得举诗卷

葛绍体葛绍体 〔宋代〕

一鹗秋风东越初,龙门春浪少踌躇。
客来多说新河过,古柳阴中闻读书。

满江红·唐宋诸公

汪莘汪莘 〔宋代〕

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到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尽後来、作者斗尖新,仍重叠。离不得,春和腊。少不得,烟和雪。更茅檐低亚,竹篱轻折。何事西邻春得入,还如东阁人伤别。总输他、树下作僧来,离言说。

建炎感事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乾坤忽震荡,土宇遂分裂。
杀气西北来,遗毒成僭窃。
议和其祸胎,割地亦覆辙。
傥从种将军,用武寨再劫。
不放匹马回,安得两宫说。
巍巍开国初,真宰创鸿业。
一统包八荒,受降临观阙。
并州稍稽命,骈头亟膏钺。
於今何势殊,天王狩明越。
诸镇本藩翰,楚破阖城血。
翠舆欲东巡,蹈海计愈切。
诏下散百司,恩许保妻妾。
瞻彼廉陛尊,孰与壮班列。
肉食知谋身,未省肯死节。
检校舆地图,宁复见施设。
三吴素轻浮,伤弓更心折。
四顾皆惊波,苍黄共呜咽。
维茲艰危秋,贫士转疏拙。
明年谷增贵,贤愚罔分别。
何处置我家,患在建午月。
故山盍早归,岂忧践霜雪。
作意海边来,初非事干谒。
责我卖屋金,流言尚为孽。
汪公德甚大,游说情激烈。
力救归装贫,一洗肝肺热。
如公趋急难,正似古豪侠。
行藏道甚明,亲养志先决。
去矣茅三间,无间衣百结。
他时期卜邻,此日尤惜别。
请以兄事公,尺书未宜缀。

梁明府茅冈杂咏 其七 红梅径

李云龙李云龙 〔明代〕

东风动南枝,冉冉残霞坠。不是竞新妆,美人今夜醉。

尉迟杯

万俟咏万俟咏 〔宋代〕

碎云薄。向碧玉枝缀万萼。如将汞粉匀开,疑使柏麝熏却。雪魄未应若。况天赋、标艳仍绰约。当暄风暖日佳处,戏蝶游蜂看著。重重绣帘珠箔。
障秾艳霏霏,异香漠漠。见说徐妃,当年嫁了,信任玉钿零落。无言自啼露萧索。夜深待、月上栏干角。广寒宫、要与姮娥,素妆一夜相学。

闺怨

石珝石珝 〔明代〕

当年人对月,共说两团圆。
如何人不见,明月又今年。

寄林敏夫二首 其一

赵蕃赵蕃 〔宋代〕

闻说君家家具区,秋风应熟季鹰鲈。虽云祸福有倚伏,要是知几失早图。

施潭

周弼周弼 〔宋代〕

归程风强阻,春色有如无。
上水千帆健,中流一矴孤。
雨冲寻屋燕,云背立樯乌。
尽说明朝顺,江行旧有图。

送顾华玉席上分体得三五七言

边贡边贡 〔明代〕

送归客,送归客,东城复西苑。碧草萋萋别路长,苍山历历愁心远。

愁心远征,驾不可留。去年送归陌上雪,今年送归江上秋。

江上秋江雨霁,返照入林光翳翳。家在齐川未得归,年年送客来沙际。

送归客,请客听我歌。我如水中凫,君如江上波。波流去不息,凫飞无远翼。

回桥转岸君已遥,薄暮徘回此何极。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唐顺之 〔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