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 原文
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他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他宽仁弘雅,有成就大事的器量,太祖对他特别钟爱。
他开始做的是太学博士、长城令,后来进入中央机构任尚书左民郎、钱唐令。太祖攻破薛索儿后,改封西阳,根据先前的爵位赐他为晋寿县侯。授他通直散骑侍郎之职,由于母亲去世而辞官。桂阳战役时,手令萧嶷为宁朔将军,领兵卫从。刘休范率士卒攻打南垒,萧嶷手执白虎幡亲自督战,屡次摧毁打退刘休范的进攻。事件平息后,升任中书郎。
不久,萧嶷被任命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当时沈攸之负责输财赎罪的工作,征伐荆州境内的各蛮部落,波及五溪,把鱼业盐业都给禁止了。群蛮愤怒,西溪蛮王田头拟杀了沈攸之派来的使者,沈攸之要他拿出千万钱来赎罪,田头拟才交缴了五百万就气发而死。他的弟弟娄侯篡立为王,田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入獠部落里,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一直袭扰到郡城附近。萧嶷派遣军队主将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了蛮部。田都在獠中请求立自己为王,娄侯恐惧亦来归附。萧嶷把娄侯关进郡狱中并在那里把他杀了。任命田都继承其父王位,蛮部群众才归于安宁。
萧嶷被调回中央任宋从帝(即顺帝刘准)的车骑谘议参军、府掾、转任骠骑,又迁任从事中郎。萧嶷去看望司徒袁粲,袁粲对人说:“此人以后将成大器。”
太祖领军府时,萧嶷住在青溪宅。苍梧王夜里改装潜行,想偷袭宅内,萧嶷便命左右到庭院中舞刀弄戟,苍梧王从墙缝里窥见,以为里面已有防备,便走开了。太祖带南兖州时,镇军府长史萧顺之在镇,当时忧危急切,打算渡到江北起兵。萧嶷劝阻说:“目前皇上凶狂,下面的人都不能自保,这种形势下只要自己能混在大众中处理得当,便容易成功。而跑到外州去起兵夺权,很少能取胜。人们便会怀疑迷惑,你就会在别人前面遭祸。现在我给你定的这个计策,千万不要有失误。”苍梧王死,太祖通知萧嶷说:“大事已经明朗,你明天早些进来。”从帝即位,任萧嶷为侍中,统管宫内警卫安全工作。
沈攸之反叛时,太祖已入朝堂,萧嶷出任东府镇守,加冠军将军。袁粲举兵的那天夜里,丹阳丞王逊报告发生事变,消息是先传到东府的,萧嶷派帐内军主将戴元孙率二千人随薛道渊等一起到石头,焚门之功,有戴元孙一份。此前,王蕴推荐六十名家兵前来帮助城防,其实是作内应。萧嶷知道王蕴心怀鬼胎,便把他们散置到外面的机关里,也不给他们兵器。等事变暴发进行大搜查时,这些人都跑没了。萧嶷迁任中领军,加散骑常侍。
上流平定以后,世祖从寻阳回来,萧嶷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左将军、江州刺史,常侍之职仍旧。配给他鼓吹一部,由于定策有功,改封永安县公,食邑五千户。
后改任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秦、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南齐书军、荆州刺史,持节、常侍仍旧。当时太祖辅政,萧嶷努力坚持简省节约,撤消了府州的礼节性供物。当初沈攸之想聚众起事,让民间互相揭发,士人庶民因此而被抓起来的很多。萧嶷到镇后,一天之内释放了三千多人。在押囚徒五年以下、徒刑又不与中央有关部门有联系的,也一律释放。看到市场上税收又重又滥,萧嶷便重新制定标准并把收的税还用于民。禁止各种市调和苗籍。级别在二千石的官员不准和别人做生意,各部门官吏可以分期分批放假休息,很受老百姓欢迎。宋帝禅让期间,太祖想速定大业,萧嶷有些犹豫,默不说话。建元元年(479),太祖做了皇帝,赦诏还没到,萧嶷便先下令宽免自己管辖下的民众所欠升明以前债务。迁任侍中、尚书令、都督扬州、南徐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持节仍旧。封为豫章王,食邑三千户。仆射王俭上书中说:“楚地本来很萧条,连年出现变故,荒民散亡,实在需要进行修整管理。公(萧嶷)到任不久,决策英明,江汉一带迅速恢复,赢得八个州人士的仰慕。自庾亮以来,荆楚一带还没出现过如此美好的政治局面。古代圣贤人也要一个月才能有成,而公十来天就实现大治,真是太美好了!”
赶上北虏有所行动,皇上考虑要安排经略官员。便下诏说:“神牧(指萧嶷)总管皇帝所在地一带,实在是重要的政治区域。不过去领导遥远的荆楚之地,也是我对你的极大寄抚。自从前一时期那里公私凋尽,你在那里绥抚大见成效,尤其使我一直器重你。”又让萧嶷任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秦、北秦八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持节、侍中、将军、开府等仍旧。晋宋之际,刺史大多不兼管南蛮,而是另外安排重要人物担任,而萧嶷这时已经领导着二府二州的行政工作了。荆州每年资费钱三千万,布万匹,米六万斛,又以江、湘二州米十万斛供给镇守府,湘州每年资费为三百万,布万匹,米千斛,绵千斤,绢三百匹,近代以来,无与伦比。不久朝廷又配给萧嶷油络侠望车。
建元二年春,虏寇掠司、豫二州,萧嶷上表派遣南蛮司马崔慧景率军北讨,又分派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助司州,驻兵西关。虏军渡过淮水攻打寿春,又分骑兵当出随、邓,众人都很担忧,萧嶷说:“敌虏一到春夏之际,便不宜兴师动众,可命令豫、司驻军坚强防守阻遏敌方不许他们占据渡口要道,他们看我方坚固严密,自然就溃散了,未必敢越过二镇而南来。”当时已实行戒严,萧嶷考虑到荆州邻近蛮、譙,担心他们出事,便命令对那里放宽政策。不久敌虏果然没有出樊、邓,在寿春败逃。不久,朝廷为萧嶷加班剑仪仗二十人。
这年夏天,萧嶷在南蛮园东南开馆建立学校,并上表报告情况。可招收学生四十人,于是便从旧族父祖职位在正佐台郎的二十五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人中选拔入学,设置儒林参军一人,文学祭酒一人,劝学从事二人,并举行释菜之礼。考虑到谷子太贱,允许老百姓用米来交纳口钱,并优惠一百斛。
义阳劫帅张群逃亡多年,聚众为盗贼,义阳、武陵、天门、南平四郡边界,都被他搞得残破不全。沈攸之连续征讨都不能抓获,便索性任用了张群。后来沈攸之发动事变,张群跟随他下往郢州来,在路上便先反叛了,在三溪安营扎寨,凭据险要。萧嶷派中兵参军虞欣祖为义阳太守,让他用计引诱张群进来,又送给他许多礼物,就在坐席上将他斩首,他那一伙数百人都散去,从此四郡才得到安宁。
回到朝廷萧嶷任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持节、侍中仍旧。加兵置佐。用前军临川王萧映府里的文武官员配备给司空府。萧嶷考虑到即将回都城去,便对当地的官舍和道路等进行维修,并命令东归部队不准携带任何府州财物出城。在江津出发时,前来观看送别的男女老少有数千人,许多人都流了泪。萧嶷来到江陵时生了病,直到京师都没好,皇上深为忧虑,为此下诏大赦天下,这便是建元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的赦令。病好后,皇上在东府举办金石乐舞,特许萧嶷用乘舆到六宫门前。
太祖去世时,萧嶷哀痛号哭,眼睛耳朵都出了血。世祖即位后,萧嶷进位太尉,置兵佐,解除侍中,增加班剑仪仗为三十人。建元中,世祖曾因事没能执行圣旨,当时太祖很有意让萧嶷代替萧赜为太子,而萧嶷事奉萧赜恭悌尽礼,从来不和他发生不快,所以世祖对他友爱也很深。永明元年(483),萧嶷领职太子太傅,解除了中书监,其他职务如故。在给皇上的亲笔信中,他说:“陛下以睿孝之资,继承大业,天下气象一新,各位弟弟都安排有序。我屡屡受到您的隆爱,被授以首要职务,我不敢推辞,但一想到这么隆重的宠爱,心中实在不安。自古以来,就是要量力负重。我本来就资质不高,无才无学,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已是不太合理,近来又旧病缠身,心思恍惚,神情失常,这样的病体,常使我担心无福享受陛下的恩宠。加上天象上多次现出灵异,虽说生命的长短是一定的,但也不能不耿耿于怀。近来很想从俗,请求解除现有职务,但因我拙于言词,怕引起人们南齐书的讥诮,所以一直没敢说出来,全都听凭时运安排好了,而您又给我增加宠荣,更使我受不了。而且做太子太傅,这可不是个一般的职务,这使得太子见了我必然要束带整齐,宫臣见我要行再拜之礼,像我这种人怎么能够担当得起呢?陛下兄弟十余人,现在只有我一人而已,难道该我独享您如此隆重的礼遇么?所以我特别上书申述,请陛下施恩予以谅解。我近来也说给了太子听,并告诉了萧子良,这些都通过王俭启禀皇上,不知您知道了没有?福庆正处在兴隆时期,万代江山刚刚开始,如果老天能多给我几年生命,便让我去做个普通人,请陛下免去我的官职,让我以轻微的身份,长久地侍奉您,了此一生,这是我的真诚心愿呀。穿着不适当的服装,尚且被认为是身体的灾祸,何况这么宠重的官爵呢?这样的殊荣厚恩,我一定要坚决请求陛下给我解除掉。”皇上回答说:“现在恐怕不能批准你的要求。”
刘宋以来,州郡官员的俸禄和供给,大多是根据当地出产而定,没有一定的标准。萧嶷上表说:“沿用或者改革都应当以适当为贵,减少或者增加都是为了实用,治理国家一向讲究平均,行政操作,典章制度最要统一。我近来考查了郡县长尉的俸禄制度,虽然也有一定的标准,但其他补助供给之类,都是随着各地风俗来办的,可是东和北不是一个源流,搠和南也不是一个统绪,都习以为常,因循不变。要是从宽处理那么大家都应该通融,要是彻底清查那么几乎都有犯罪之嫌。尤其不能说是合乎约法明章,先令后刑精神的做法。我以为应当责成各地详细开列除以前的公用、公田、俸禄收入和各种迎送规定之外,把长官们前后相承一直沿袭的那些供调的情况报告上来,由尚书精确核实,一定要他们自觉诚实。然后视情况性质,对那些可以通融的,便给予适当的放宽或承认,对于那些损公侵民的,一律予以禁止或退还,明确制定条例,颁行各地,长期执行。”皇上采纳了。
萧嶷虽然不参与朝中事务,但他的意见和密谋,常常被皇上信从采纳。服丧三年以后,皇上加他官为侍中。永明二年(484),下诏说:“汉代的梁孝王,宠幸超乎其他蕃王,晋代的文献,待遇也高于一般人。更何况(萧嶷的)地位功勋也符合过去的标准,虽说我们有兄弟关系,但也是根据事情而增加情意的。应该为他扩大田邑,以表达皇帝对他的恩惠和礼遇。”增封萧嶷食邑为四千户。
刘宋元嘉时期(424~453)的宫廷习惯,诸王进入斋阁里,可以穿白裙戴白帽见皇上,只是出了太极四厢,乃须要备朝服相见,从那时以来,一直是如此。皇上和萧嶷既是兄弟又很友好,在宫内私宴时,便允许萧嶷像元嘉时期那样穿着。萧嶷坚决辞让不敢奉敕,只有在皇上到了他的宅第里时,他才穿白衣戴乌纱帽陪侍皇上宴饮。萧嶷上启文给皇上自陈说:“我自从回到朝中来,便简省了执刀仪仗,身边十来个捉刀侍卫也简省去了。只是郊外远行,才暂时又有几个人,入殿也简省了。我现在身边还有的仪仗人员是,二侠毂、二随从,共七八十人。事情不论大小,我一定都要上报皇帝,我想也许皇上您不了解原委曲折,或者有人说它多了少了,不附事实的,希望您立即下达指示。”又上启文说:“扬州刺史过去就有六个白领合扇,二个白拂,我对此有疑问,不知这该怎么个说法?在行园苑中乘舆,出篱门外乘舆鸣角大家互相影响都这样,并不只是京城一带,我也不知这该怎么个说法?比照已有的,执行到以后,这事不能没个准则。”皇上回答说:“执刀仪仗、捉刀侍卫,是不应该简省掉的。侠毂、随从,可总共达到一百四五十人以恢复正常人数。我也不曾听到有人说及此事。我本就不会让诸王无仪仗队的,何况是你呢?在私人园苑中乘用这些也没什么问题。在郊外鸣角和使用合扇、白拂,过去有过,后来不用了,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凡是在自己的镇所的自然和回到京师不一样,先前广州设立过鼓吹,交部也有用辇的现象,都是随时而改变的做法,也有的有旧例可依的。你若觉得不妥当,可以和王俭等人确定个准则,只要能使他们不失人臣之仪就行了。”
萧嶷又上启文说:“我这个人多少知道些自我约束,而不太会怀疑打听别人的事情,经常看到一般姓氏的人臣扶诏时有人穿布鞋,不由得便感到有些特异。我在西朝拜王时,仪仗服饰都是比照宋武陵王的先例进行的,有二鄣扇,一直延用下来,也没什么疑问。侍儿奴仆,都着青布衤夸衫,我斋中也有一个这样的人,我只以为这是外庶所服,没想到竟和羊车相似。现在承蒙皇上的特别指示,全都改变过来了。我过去在边镇,不是没有羽卫的,但自从回到朝中来,便都遣散去了,侠毂、随从,总共打发掉三百来人,剩下不过一百人。我经常说在京师里诸王不必用仪仗,但如果到郊外远行,则另当别论。有仪仗的并不是我一个,所以不便专门上启文请求简省,还是通过王俭汇报我的诚恳愿望。我出入荣显,礼遇优厚,宅第广大,都不合乎简约朴素的原则,虽然宋朝的旧制度,很多被皇上恩准保留,但我仍然深怀过分的不安。请皇上批准我关于南齐书威卫的请求。”皇上回答说:“传诏的是禁省里的家人,不足涉嫌。鄣扇我识得但近来未见,所以我才有指示。侍儿奴仆,本来就不是什么嫌疑。我如果听到什么,能不让你知道,而让别人去议论么?我已有指示,你一个人不省去侠毂,只是牵延未下达到你那里。我昨天还不知道仪仗的事情,现在王俭已经说了,我马上就让人作答复,你不必写这个启文。有什么话,另外再说。”
萧嶷又上启文说:“我大约有十年远在外地,不能陪侍陛下游宴了,很是忧苦。现在才算心情舒畅。近来经常陪侍,又不胜悲喜。饮酒过量。实在是想显示陛下对我的恩惠和亲密,但让下面的人知道了,便觉得不合适。陛下对子弟们施恩,这种感情是正常的,但外人们正是要从这里面制造些麻烦,说这说那。我想有些情况还没给陛下说明白。我以前在东田,饮酒过量醉了,实在是思叹去年秋天的那些诽谤所致,所以话讲得很激切,也让外面那些人听到了,但愿陛下已经谅解了我的心思。前次陪陛下到萧顺之家去,我是像平常那样乘车来到仪仗后的,而监伺人员不能告诉我这样是否可以,就竞相报告给陛下了,说我的车逼突了黄屋麾旄,像是要冲击陛下似的。他们的用意,不难明白。多亏陛下慈明,马上作出指示让我知道了。不然,我终究也不会知道,不知不觉中惹了如此麻烦。近来禁断整密,这也是常理,外面有人说起由于我在华林,辄捉御刀,因此才更严的,度情推理,都不应保持沉默,所以又上启文向您说明。但风尘易至,和会实难,但愿陛下还能记得我在石头时上的启文,不要产生什么间隙。近来闲着没事,简略地让茹亮口头说明。我从来的华素情况已写在上简里了,每每想作调整,又怕考虑不周,又产生不当。况且我已五十岁了,还能享用几时,为此我又不能以理自作克制。北第的旧宅,本来就很豪华,我把它改造修正而已,这种小小工程,已经报告您了。往年收合了一些杂材,都蒙您准许我建个小眠斋,本想另造,后来改为补接,不想违反规格,主要是使用的柽柏很华丽,看上去一时新净。东府也有斋,也是华屋。这样我一下子有了两个住处,下情很是不安。我问了一下东宫的玄圃苑内,也有柏屋,建制得很是古拙,但里面也没有我这样的小眠斋,我于是想拆了把材料送给太子,但这样做不仅挽救不了已有的过失,而且补接太多,不能移动,我也担心外面有人对此提出异论,不知道陛下能否准许送我东府的小斋?我的公家住处,随便怎样就可以了,我今天上启文,实在是没什么想法,也没人说什么,太子也不知道我有这屋,正是因为东宫没有,而我却有,才觉得不太合适。我的请求如果能得到陛下的允许,我才敢把房子建起来,安之不疑。如果陛下不同意,我便把它废除永不再建。我自己觉得今天请求的问题不但是我自己所应当做的,实在也和往事相关,但愿陛下一定要准许。我看到对诸聚敛财物的现象,陛下屡次严加指示予以约束,所以我这点小建筑,也应上报。至于府州郡的宅邸本就不是我私有物,大小资用,全是公家的,我沾光了不少,不知将来我不做州官之后,也许不能不试着搞点经营弄点钱财来自赡。连年大病之后,身子骨已得单弱了,我不想有什么积蓄,只想能够随手取乐罢了。”皇上回答说:“茹亮今天报告了你的心思又看到了另外的启文,你辛劳有病不宜劳动,为什么要作烦长的启文呢?有关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我都会统一指示的,并不只涉及你一个人。应该指示的,我也一定会说的,近来看你更加虚弱,所以就不多说了。房子的事情慎勿勉强施行,白泽(太子)恐怕也是不理解我的意思的。”
永明三年(485),为文惠太子讲究《孝经》,萧嶷便请求解除他的太傅之职,皇上不批准。皇孙大婚之后,又请求解职。皇上下诏说:“公(萧嶷)的德行和功绩,无与伦比。正应该为今人作模范,在青史流美名。怎么能一再谦让,辜负我的期望和寄托呢?”萧嶷经常警惕自己的鼎盛盈满,又在宫宴上请求解除自己的扬州刺史之职,把它授给竟陵王萧子良。皇上始终不答应,并且说:“你这一辈子,不要再提这种事!”
世祖即位后,多次下诏表示要拜谒祖先陵墓,都没能成行。于是派萧嶷去拜陵,回来的时候路过延陵季子庙,观看温泉,有水牛冲到队伍里来,士兵抓住牛要追究主人,萧嶷不允许,而是拿来一匹绢横系在牛角上,放它回家。萧嶷实行的宽厚政治,所以很得朝野欢心。
永明四年(486),唐宀禹之盗贼活动起来,萧嶷在给皇上的启文中说:“这一段小寇,乃是出于凶愚,天网笼罩,不足挂齿。但圣明皇帝统治的时代,是可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近来有些反映,都说是有原因的。我岂能不把心里话给您说呢?山高水深,我安享欢乐,不论从公从私方面说,我的心愿不言而喻。齐执掌皇权,时间还不长,给予广大民众的实惠,其实并不多,老百姓还不够平和,而心怀险恶的人还很多。陛下虽然常常弘垂慈爱,优厚宽大。但近来大小士庶,常常只是以小利奉公,而大损南齐书公以利己,扌适籍者检取工巧,督血阝者简约小塘,隐瞒丁员,藏匿人口,各种规章制度,实际是在激长怨愤。这只是眼前的利害,并非天下大计。一室之中,尚且不能精诚,宇宙之内,又怎么能清洗干净!公家何尝不知民多巧诈,但古今恰恰因为政治不宜太细碎,才不去过问这些,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懂得道理者百不有一,陛下弟儿大臣,尚且不能都服理,何况天下悠悠万品不齐呢?怨积聚党,凶迷相类,这种人如果只是一处两处,是很容易清除的,但如果很多,便会引起混乱难治。我本来早就想跟您说这事,但平时没什么缘由,现在我把自己的愚见管识说出来,请您特别注意。”皇上答复说:“欺巧之事,岂能容忍!宋朝的混乱,是否就在这里?这些蚊蚁之辈何足为忧,早被我的义勇部队攻破,官军昨天到达,盗贼今天想必都已散灭。我正恨它不够大,况且亡命之徒何时没有呢?”后来又下诏允许恢复籍注。永明五年,萧嶷晋位大司马。八年,给他配备了皂轮车。不久加中书监,他坚决辞让。
萧嶷身高七尺八寸,特别考究仪容风范,文武卫从,礼冠百僚,每次出入殿省,人们都肃然瞻望。他自觉地位隆重,便时时想到退让,北宅旧有园田之美,于是大事修理。永明七年(489),请求还第,皇上命世子萧子廉推他的班镇守东府。皇上多次来到萧嶷的府第。宋帝的长宁陵隧道正好从府第前路边经过,皇上说:“我便是入他冢墓内寻人。”于是把宋陵的表阙麒麟等都搬迁到东岗上。麒麟和阙,形势非常精巧,那是宋孝武帝从襄阳弄来的,后来几个帝王陵墓建筑设置都以此为样板但没有能赶上的。永明末年,皇上频繁出外游幸,只有萧嶷陪从,皇上游新林苑时,和萧嶷同辇夜归,来到宫门,萧嶷下辇辞出,皇上说:“今夜里行走,不要让巡逻的给训斥了。”萧嶷回答说:“整个京城都属于我管理的州地盘,愿陛下不要过虑。”皇上大笑。皇上考虑北伐的事情,便把虏人所献的毡车赐给了萧嶷。皇上每次到萧嶷宅第来,在清除时便不再把家人赶开。皇上对外监说:“我往大司马府第,是回家去的。”庾妃常常生病,病愈,皇上便来到萧嶷府上,在后堂设金石之乐,宫人全到了。每次来,皇上都极日尽欢。萧嶷对皇上说:“自古以来都说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这都是近乎空话的,按我的想法,只愿陛下能长寿满百岁就心满意足了。”皇上说:“百年恐怕也不能啊,只要能得各地物产一百,也就可以了。”
永明十年(492),皇上给萧嶷的几个儿子封爵,按旧例该食邑千户,萧嶷想五个儿子都受封,便上启要求减为五百户。这一年萧嶷病重,上表请求解职,皇上不批准,赐钱百万让他做些佛事功德。萧嶷又上启说:“我自患这个病以来,陛下便经常来看我,延医花钱,慈宠优渥,备极人臣。然而生命短促,离阴间已经很近了。但愿陛下审贤与善,健康长寿,德高人和,为万民作主。我的气数已尽,不能再享受陛下的恩爱,与世长辞,不胜悲哀。”去世,时四十九岁。当天,皇上又来看望,直到他咽气,才回宫。下诏说:“萧嶷是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美王朝,道光区县,一旦去世,我心如刀割,不能自胜,怎么办呀又有什么办法呢?今日便举行临哭。他的丧礼要备王公九命制,入殓时要用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全部比照汉东平王的先例进行,大鸿胪持节护理丧事,太官朝夕送奠。太司马、太傅二府文武人员悉停过丧。”
竟陵王萧子良上启说:“我以为《春秋》之所以要称王、母、弟,是因为要推尊和敬重。所以礼的规定里有特殊品级,爵的规定里,有崇异的封赏,在汉代则有梁王享受出警入跸的仪仗,在晋代则有齐王被赠以殊服九命。东晋以来,尊亲缺位,所以导致衮章之典废弃不得流传下来,实在是由于人缺其位,而不是礼有亏省。齐王的先例,和现在的情况没什么不同,缔构王业的功绩,萧嶷和他相似,所有随时变革的适当处理,正是因为恩情有轻有重,德义有厚有薄,如果什么事都按照以前的规矩,那么礼也就没有什么发展变化了。况且梁王、齐王都缺乏令终的美德,尚能死后享受特别的褒赠之荣,而今我们去世的大司马仁和著于天性,孝悌终于立身,节义表于勤王,宽猛彰于御物,侍奉主上从来不流露出艰苦神情,对待下级一向没有毁伤态度,他清贞淡泊,无喜无怒,悠然静默,从不争权夺利。《诗》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做到善终,的确不易,今天看来萧嶷是做到了。东平王只喜欢做些小善,河间王只喜欢诗书,他们都没什么勋绩,也没碰到过什么艰危,尚且致于卓尔不群,英声万代;何况今天的萧嶷参与了开创皇基,经纶霸始,功业高显,清誉远扬,虽然富贵隆重,但能更加廉洁严格,古今对照,有谁能赶上他的美德呢?我想来想去,还没有先例。一般的庶族亲属间,尚且很少和睦友爱的,有谁能仰睹陛下垂兄弟之情性如此的呢?共同从布衣起家,又一起登上大富大贵,生平游处,什么事不是共同的呢?分甘均味,什么好东西不是相等的呢?从来没有出现过见了他而陛下心里不高兴的现象。到了临危舍命之际,陛下还亲南齐书自守在跟前,看着他咽气,目睹他离去,号哭动天地,感恸惊鬼神,甚至为此撤膳移寝,坐泣不止,神仪损耗,隔宿改容,看到陛下神色如此,谁能不悲伤担忧?这真是前所未闻,史所未载的。既然有如此大德,实在不能不通过典服之赠来体现和表彰,如果此时有所亏忘,以后追改起来就太麻烦了,岂不令千载之下的人们,遗恨难平么?那些德行不很美的人,尚且蒙受着嘉隆的褒赐,何况事光先烈的萧嶷呢?岂可缺此盛典?我担心有识之人,会对此有所议论。况且庶族人物如近代的桓温、庾亮之类,也享受特殊的礼遇,我想陛下对此,早已胸有成竹了吧。”
皇上又下诏说:“优宠的典章是用来表德的,礼仪的级别是用来纪功的。慎终追远,是前王们的盛策,奖酬功德,是历代的通令。已故使持节、都督扬、南徐州诸军事、大司马、领太子太傅、扬州刺史、新授中书监、豫章王萧嶷,体道秉哲,经仁纬义,少年时代就树立了清誉,年青时期就表现出美好的风德,从创业之初,就参与了指挥领导,他的孝睦传遍乡里,他的忠谅流誉都城。后来进论道德,总管京畿,一切都有条不紊,不失时机地春风化雨,满怀深情地拯物恤民,在朝廷雍容光华,在州郡风仪可观,站得高,看得远。朕不仅深于兄弟之性,而且兼怀家国之情,正要委任他更重要的责任,一起争取更大的成就。可惜天不假年,忽焉长逝,哀痛伤惜,心灵震恸。如今要选择吉日,举行葬礼,应该使典礼隆重,以和他的功绩相称。可赠(萧嶷)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扬州牧,绿纟戾绶,具九服锡命之礼,侍中、大司马、太傅照旧。给九旒鸾辂,黄屋右纛,虎贲班剑百人,鍂辂车,前后部羽葆鼓吹,葬送典仪一概比照汉东平王先例举行。”
萧嶷临终时,召儿子萧子廉、萧子恪来对他们说:“人生在世,本就不常,我年已老,前路几何。居于现在这样的地位,本不是我所想得到的。我生性不贪聚敛,自幼便是这样,正因为你们兄弟累多,才损了我暮年之志。我死后,你们要共相勉励,而笃睦是首要的。才有优劣,位有通塞,运有富贵,这都是自然之理,都不值得为此互相凌侮。如果天道有灵,你们都能各自有所成就,各人有各人的位置。要勤学行,守基业,治闺庭,尚闲素,这样便足以避免忧患。皇上、太子以及各位亲戚大臣们,也应不因为我不在世而改变对你们的感情。三天施灵时,只用些席地香火、..水、干饭、酒脯、槟榔就行了。初一、十五行祭时,也只用菜食一盘,加上甘果,其他一概省略。葬后除灵,可用我平时所乘的舆扇纟散。初一、十五,四时、八节,只要席地香火、..水、酒脯、干饭、槟榔就足够了。我虽然才愧古人,但心中还是有志于此的,所以不要以遗财为累。主衣那里的一些节余,小弟未婚,诸妹未嫁,都要从这里开支,我本来对此就很茫然,本当趁力所能及时,为他们办了。事情甚多,我就不一一交待了。棺器和墓中,不要有多余的东西以免后患。朝服之外,只需要放入一把铁环刀。作冢时不要深了,一一都按规定办,不要过度。后堂楼内可以安佛,供养两个外国僧人,其他都如旧。我和你们一起游戏的后堂船车、我所乘的牛马,都送给二宫及司徒,服饰衣裘,都拿去做功德吧。”萧子廉等号泣奉行。
世祖特别哀痛,直到冬天才举乐宴朝臣,皇帝..欷流涕。令诸王府邸内不得建高楼让皇上临瞰宫掖,皇上后来登景阳,望见楼便悲伤感怀,便指示把它毁掉。萧嶷死后,家中库房中没有现钱,世祖指示卖掉杂物服饰得钱百万建了集善寺,每月给他家中现钱百万钱,直到世祖驾崩才取消。
萧嶷天性对万事万物都怀有爱心,不愿意听说别人过失,身边有人投书互相讦告,他都放在靴子里,从来不看,取出来烧掉。斋库失火,从荆州带回来的东西都烧光了,折合价值三千多万,但他只对几个主要责任者各打数十杖罢了。
群吏中以南阳乐蔼、彭城刘绘、吴郡张稷最受亲信和礼遇。乐蔼在给竟陵王萧子良的笺文中说:“道德风流可以流传久远。虽说青史可以留名,但不如玉石能够不朽。丞相(萧嶷)冲虚纯粹一派天真,深沉清明能见机象。他是经邦理民的典范,体国成务的准则。他的业茂是因为他的贤德,他的功高是由于他是哲人。可惜的是他的神辉已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他的智慧已不能继续下去,一想到跟随他的情景,我便百感交集。下员我一向崇尚名节,仰慕恩义,看到他的坟墓我便悲哀,真想率荆、江、湘三州僚吏为他树碑立传,以表彰他的光辉业绩,保存他的伟大楷模。当年子香有淳德,人们在江边为他立铭,钜平有遗烈,汉南之人都为他流泪,何况他是我们的领袖,我们是他的继承者呢!下官我现在便要休假返回,不能亲自动手为他立传,要到西州去集资,特托中书侍郎刘绘营办。”
乐蔼又给右率沈约写信说:“宣扬道德和业绩,竹帛容易坏朽,不如金石保留得时间长。丞相(萧嶷)出类拔萃,傍照日月,一向忠义,功绩昭著。像他这样的功德,理应勒石刻铭。我听说上州士民,有人为他建碑表,这让我们荆南,南齐书感动无比。而且作纪江、汉,道基分陕,衰冠礼乐,都在陶冶着后人。至于望碑尽礼,我们这里的旧俗,衰疲轻率,这样也许由于弘扬前烈而不致泯坠。荆、江、湘三州不少人报名,都愿意捐献些钱来,以表达景慕之情。至于碑文的撰写,找来找去都不合适,一定要找一个文坛宗师,德高望重的人才行,非你莫属了。日月在流逝,缅怀遗烈,触目崩心。我们常愿他福齐南山,庆钟仁寿,我们这些小人,说死就会死的。岂料一旦之间,竟由我们来请您做这样的文章!”沈约答复说:“丞相(萧嶷)风道弘旷,出类拔萃,光辉业绩,可比伊(尹)、(姬)旦。一旦去世,朝野同悲。完全应该刊石纪功,传华千载,应该撰写得漂亮,才能当得起后人的谈论。郭有道只是汉末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蔡伯喈他便不能进入三绝。谢安石是素族的台辅大官,由于当时没有文章高手,至今还有碑无文。何况文献王是人伦之冠冕,宇内之楷模,若不是一代辞宗,是很难胜任撰写碑文的。我沈约本是个乡里的粗鄙之人,也没有文名,若是迅速遵旨照办,那便是以礼许人,接到您的指示很是惭颜,已不知不觉汗流沾背了。”建武年间(494~498),萧嶷的第二子萧子恪请沈约和太子詹事孔稚王圭撰写了碑文。
本史作者认为:楚元王是汉高祖的二弟,无功于汉室,东平献王辞位于永平,没能赶上光武帝的霸业,梁孝王被胜、诡所迷惑,安平心隔晋运。蕃王辅佐虽然贵盛,那地位也实在是高危,很少有人能持满戒盈,保全德行的。豫章文献王宰相之器,诚实天真,心无矫饰,目光远大,所以能够光赞二祖,内和九族,很像是周朝初期的情况,周公以来,大概没有谁能和他匹敌的吧。
赞语:堂堂的父王啊,德烈前行。用孝心履行忠诚,对兄弟格外恭敬。大业初建之际,我王便奋勇立功。邦家有了缺失,我王便作弥缝。道德体现在实际,事功落实于民众。爱心传给后代,声誉流于景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