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明史》·孙传庭传 原文

孙传庭,字百雅,代州振武卫人。在他父亲任上,他家里四代人都乡试中举。传庭长得身材高大,沉着坚定而且多智多谋。万历四十七年(1619)他考中进士。初任永城知县,因为有才干又被调往商丘。天启初年,他升任吏部验封主事,经几次迁升又做了稽勋郎中,然后告假还乡,在家里闲住多年不出。

  崇祯八年(1635)秋天,传庭才升职为验封郎中,然后越级升任顺天府丞。陕西巡抚甘学阔不能讨平贼寇,陕西的士大夫向朝廷争吵,朝廷于是推选边才,用了传庭,在九年三月里受命接任。传庭到陕西后,对民间人力、物力征集的时限掌握得很严格,完全按照军需供应的法规来执行。陕西人对他的爱戴不如洪承畴,不过他的才干足能平定贼寇。贼首整齐王占领着商州、雒南,诸将不敢前去攻打,传庭传令副将罗尚文攻打并斩除了他。

  当时,贼寇搞乱了关中,有名字的贼首有十多个,高迎祥势力最强,拓养坤人数最多,他们两个人也就是所谓的闯王、蝎子块。传庭制定了战略规划,亲自到銩稨的黑水峪进攻迎祥,活捉了他以及他的伪领哨黄龙、总管刘哲,把俘虏送到了京师。朝廷论定战功,给他加官一级。从此贼群就共同推举李自成做了闯王。第二年,养坤及其同伙张耀文过来投降了。后来养坤又反叛而去,传庭指示他的部下追上去斩除了养坤。传庭在泾阳源向贼首惠登相发动攻击,登相西逃了。河南的贼将马进忠、刘国能等十七部进入渭南,传庭把他们打出了关门,又联合河南部队夹击他们,先后斩敌一千多人。进忠等又侵扰商州、雒南、蓝田,官军的叛兵跟他们会合,打算进犯西安。传庭派左光先、曹变蛟把他们追赶到渭南,收降了他们的首领一条龙,招回了胁从人员。又召募健壮的年轻人攻打残余的贼寇,斩除了圣世王、瓦背王、一翅飞,收降了镇天王、上山虎,又歼灭了几个白杆的贼寇大首领。潼关以南的地区稍稍平定了一些。传庭又派副将盛略等人在宝鸡打败了贼首大天王。贼兵逃进山谷中,传庭一直追赶到凤翔。别的贼军开出栈道,打算越过潼关进犯河南,传庭回师打击他们,贼军逃到斜谷设下埋伏,传庭又把他们打得大败,收降了残余的贼兵。西安所属的四卫过去有屯军两万四千人,田地二万余顷,后来田地被豪强占有,部队的编制都是虚的。传庭对此加以改正,召集了一万一千多士兵,每年收入屯田的课银十四万五千多两,米、麦一万三千五百多石。庄烈帝非常高兴,给他加了官,赏了银币。

  正当这时杨嗣昌进入朝中做了兵部尚书,向庄烈帝陈述了用兵方略,让洪承畴以陕西总督的身份兼办剿贼事务,任命广东巡抚熊文灿为总理,全国划分为四正六隅,骑兵占三成,步兵占七成,共召集十二万官兵,加派军饷征收额达二百八十万石,限定时限为一百天,消灭贼寇。传庭写信过去和他争论说“:这样做没用,现在部队屡经败折,百姓的物力也抽干了,我担心军民都不能承受。如果一定这样推行,那么贼寇不见得能消灭掉,反而会使国家受害。”长达几千字。嗣昌收到他的信大不高兴。兵部决定,陕西巡抚抵挡一个正面,应招募当地兵一万人,发给饷银二十三万两,把商州、雒南等处作为防区。传庭知道这种办法行不通,于是清理库藏,积存赎款,凑集了四万八千两银子,收兵买马,自行添置灭贼器械,不采用兵部的意见。当各地巡抚都上报募兵兵额时,单单传庭的奏疏没送上来。嗣昌说军法不能在陕西推行了,自请不担官职过去领兵,用这来激发庄烈帝的怒火。传庭于是上书说“:假如我像其他巡抚那样收编府县的民兵报上去,就说是及额了,那么我先前所报上的屯兵就已经及额了。此外我这里还有召集起来正在操练的骑、步兵将近一万多人,何尝不遵守兵部的决定呢?至于所规定的一百天的期限,商州、雒南的防区,我都不敢推托。不过假如是贼兵进入商州、雒南而我不能防卫,就请治我的罪;如果我守住了商州、雒南而超越期限不能灭贼,那么耽误剿贼的一定不是我了。”嗣昌对他的话无法加以指责,但对他恨之入骨。传庭两次接到诏书加升官级,应当加部衔了,嗣昌压下来不替他奏请。十一年春天,贼兵打下汉阴、石泉,嗣昌就怪罪传庭没有增援,削了他所提升上来的官级。

  传庭出兵扼守商州和雒南。大天王等进犯庆阳、宝鸡,传庭回师到合水交战,打跑了他,抓住了他两个儿子,又到延安追击他。过天星、混天星等从徽州、秦州直奔凤翔,进逼澄城,传庭分兵五路在杨家岭、黄龙山进攻他们,把他们打得大败,斩获了两千多首级。大天王听说传庭没杀他的两个儿子,就投降了。其他贼兵开向北面去进犯延安,传庭知道..州以西、合水以东的三四百里都是荒山深谷,贼兵进去就会自取灭亡,于是亲率标兵从中部阻止贼兵向东跑,传令变蛟在庆阳阻止贼兵向西逃,在三水、淳化之间设下了埋伏。贼兵饿了,出来抢粮食,传庭就高高举起旗帜,打起鼓吹响号角阻击他们,一天一夜马行了二百五十里。贼兵大惊,赶快往西边逃,到职田庄遇上伏兵,战败了,又逃向宝鸡,取道栈道,又中了埋伏,大败,转而进入陇州关山的山路,又被伏兵打击了一回,三次失败,贼兵死掉的不计其数,过天星、混天星都投降了。传庭又在..州、宁羌一带追赶贼兵,官军冲入敌阵,擒拿了贼首。河南的贼首马进忠、马光玉统率宛、洛一带的贼兵向西部扩散,传庭向他们进攻,贼兵回头逃跑。传庭又在潼关的平原地带埋下伏兵,变蛟把贼兵赶进了埋伏。闯王李自成受到洪承畴追击,丢掉了他的所有人马,只带十八个骑兵突围出去,逃跑了。一时间关中地区的各路盗贼都平定了,这时是崇祯十一年的春天。捷报送上后,庄烈帝非常高兴,首先评定澄城的胜利,命令给传庭加官部衔。嗣昌仍旧阻挠,未予申报。

  那个时候,总理熊文灿主张招安,湖广地方的贼首张献忠已经投降,只有河南的贼兵依然如故。罗汝才、马进忠、贺一龙、左金王等十三部西窥潼关,联营几十里。传庭想到“:天下的大盗现在都在这了。我在西面出击,总理在东面出击,贼兵不是投降就是灭亡。这一带的贼兵平定后,天下也就没有贼寇了。献忠即便是伪装投降,心存不轨,也不能怎么样了。”于是就率军东征,在阌乡、灵宝一带的山中把贼兵打得大败,从他们的营地中间从西向东锳了一回,又从东往西锳。贼兵困窘得很,拿文灿招降他们的亲笔指示上交给传庭看,说短时间内将归降。传庭说“:你们天天到熊先生那里说接受招安,可是又天天不停地攻打城堡,屠杀村寨,这是假投降。如果真想投降,就放下武器过来投降,再说空话就不是真心投降了,我明天就要进兵了!”第二天传庭统兵而出,在进军途中接到文灿的檄文说“:不要忌妒我招安贼兵的功劳!”又往前走,收到了兵部尚书嗣昌的手信,也是这么说。传庭闷闷不乐地撤兵回来了。但是贼兵最终还是不接受招安,反而转移过去窥视商州、雒南。文灿后悔了,约传庭出兵夹击。传庭手下的官员王文清三战三胜,打败了贼兵,贼兵逃往内乡、淅川去了。

  传庭在屡建大功之后,他手下的将校几次得到诏令进行了封赏,嗣昌却坚决压制他,不为他奏请。传庭恳请他把自己提上部籍,嗣昌说:“等等吧!”十月,京师戒严,朝廷召传庭及承畴入卫京师,提升传庭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总督卢象升统率从各地来的援军,赐给他尚方宝剑。这时传庭统兵来到京城近郊,与嗣昌不和,又跟宦官高起潜发生冲撞,庄烈帝传下圣旨严厉批评了他,不让他进城朝见。承畴来了以后,嗣昌到郊外慰劳,又命令他觐见皇上,传庭对此不能不感到失望。不久,嗣昌任用承畴为蓟门总督,想把来增援京师的陕西部队都留下来守护蓟门、辽东。传庭说:“陕西部队不能留,留在这边,那边贼寇的势焰便会扩张,无益于边防,这简直是为贼寇撤走敌人。陕西士兵的妻子、子女都在陕西,他们天天把杀贼当作自己的利益,长期留在边疆,不是起哄就是逃跑,不能再为我们所用,就一定为贼寇所用,这简直是逼迫良民去当贼兵。这是有关国家安危的重要一环,不能不加考虑。”嗣昌不听,传庭争执不下,心中不胜郁郁,耳朵就聋了。

  传庭刚接受任命时上书讲过“:近年来封疆的事务乱成一团,原因在于谋划差错。事情结束后,我想给陛下当面把国家大事商定一下。”第二年,庄烈帝改派传庭去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京师解严以后,传庭上书请求朝见,嗣昌大为吃惊,以为传庭要扳倒自己,就喝令过来的仆人把奏疏带回去还给传庭。传庭恼火了,就上书称病,请求离任,嗣昌又弹劾他假称生病,并不是真聋。庄烈帝恼了,把传庭罢官为民,又交巡抚杨一亻隽核实真伪。一亻隽奏称“传庭真的聋了,不是说假。”庄烈帝连一亻隽一起关进监狱。传庭被长期关押,等候处理。满朝大臣都知道他的冤枉,但没人说话。

  传庭在狱中关了三年,文灿、嗣昌相继败灭。可是这时闯王李自成已经打下河南,进犯开封,活捉了宗龙,杀掉了唐王,官军分崩离析,贼寇更加凶猛了。庄烈帝想到了传庭讲过的话,朝臣中推荐传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十五年(1642)正月,庄烈帝起用传庭为兵部右侍郎,亲自到文华殿向他询问剿贼安民的办法,传庭侃侃而言,庄烈帝深为感叹,设宴对他加以慰劳,赏赐了很多东西,然后命令他带领禁军去增援开封。开封的包围圈已经解除,贼兵杀死了陕西总督汪乔年,庄烈帝就让传庭过去接任。传庭上任后,在关中召集诸将,绑了援剿总兵贺人龙,列举了他的罪状,在军帐中把他斩了。宣布他的罪状是在开县起哄逃回,致使猛如虎总兵孤军作战失利,让献忠、曹操跳出了圈套。又说他遇上贼兵抢先逃跑,致使新蔡、襄城接连丧失了两位总督。诸将为此无不肃然起敬。

  传庭斩掉人龙以后,威震三边,从此后天天整治军队做平贼的打算,可是这时贼兵又围困开封,朝廷传令御史苏京过来监督延安、宁夏、甘肃、固原的部队,催促传庭出关。传庭上书说“:部队刚招募起来,还不能使用呢。”庄烈帝不听。传庭不得已出兵,在九月里抵达潼关。当时下了几十天雨,自成挖开马家口一带的黄河淹没了开封。开封失陷后传庭进兵南阳,自成向西来迎击陕西部队。传庭设下三重伏兵等待贼兵;牛成虎率领前军,左襄力领左边,郑嘉栋领右边,高杰指挥中军。成虎假装北上引诱贼兵,贼兵跑进埋伏后,成虎回头来厮杀,高杰、董学礼突然从两侧出来相帮,左襄力、郑嘉栋又左右横冲,贼兵战败向东逃走,被杀死一千多人。官兵追了三十里,到了郏县的冢头,贼兵把兵器、军需品扔在道路上,陕西兵就忙着抢战利品。贼兵侦察到官兵乱了阵,就回过头来袭击,左襄力、萧慎鼎的部队败退下来,各路部队也都败了阵。副将孙枝秀跃马追杀贼兵,打死了几十个骑兵。后来贼兵包围了他,他左右飞奔无法冲出来,战马跌倒后被俘虏了,他直立不挠,贼兵用刀对着他,他直瞪着贼兵,不说一句话。有一个贼兵说:“这是孙副将。”贼寇就把他杀了。参将黑尚仁也被抓住,不屈而被杀。这次战斗官兵死了几千人,材官小将牺牲的有张日英奎、李日英凤、任光裕、戴友仁以下七十八个人。贼兵得到了他们所丢掉的很多战马。传庭败走巩县,取路孟县进入潼关,捕杀了慎鼎,罚了左襄力两千匹战马,因为他父亲左光先的原因,饶他一死。这次战役,天下着大雨,军粮没送来,士卒们只能采青柿子吃。既冷且饿,所以大败而回。河南人把它称为“柿园之役”。

  传庭在战败返回陕西后,打算防守潼关,扼住京师上游。况且官军刚刚集结起来,不利速战,于是就召募更多的勇士,开垦屯田,修造器械,储蓄军粮,让每三家出一名壮丁。又造了三万辆载着火炮的战车,作战时推着它抵挡敌人的战马,驻地休息时围在四周用以自卫。修造工程催办得很急,昼夜不停,陕西百姓不能承受。而且关中连年饥荒,驻扎着大批军队粮饷缺乏,所以士大夫厌恶传庭所办的工程,又因他执法过于严格,士大夫就一起向朝廷起哄说“:陕西总督不那么热心平贼了。”又一起用吓人的话威胁他说“:陕西总督再不出关,来缉捕你的人就要到了。”

  第二年五月,朝廷命令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提升他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管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的军务,庄烈帝赐给他尚方宝剑,更加紧急地催他开战。传庭跺着脚感叹说“:这是干什么呢!我固然知道这次去一定回不来,但是大丈夫怎么能再一次掉到监狱看守的手里!”不久,就迫不得已地再一次决定出兵。他让总兵牛成虎领前锋,高杰领中军,王定、官抚民领着延安、宁夏部队作为后援,白广恩率领战车营,又传令左良玉开到汝宁,两边夹击。这个时候,自成已经占领了河南、湖北的十多个府,自号新顺王,设置官吏,分兵驻守,营建了襄阳城,驻在那里。打算经过内乡、淅川窥视商州、雒南。发动了荆州、襄阳的全部兵力在汜水、荥泽会师,砍下竹子修造筏船,每个人佩带三个葫芦,计划渡过黄河。传庭分兵防御。九月八日,官军驻到汝州,伪都督四天王李养纯归降了。养纯讲了贼兵的虚实:诸贼老营在唐县,伪将吏屯集在宝丰,自成的精锐部队全都聚集在襄城。传庭于是在宝丰打败贼兵,斩除了伪州牧陈可新等人,接着直捣唐县,打下以后把贼兵的家口杀戮殆尽,使贼兵整个军营中都是哭声。传庭又转战到郏县,活捉了伪果毅将军谢君友,砍了贼军的坐旗,尾随而追自成,差点抓住了他。贼兵逃往襄城,大批官军就进逼襄城。贼寇怕了,打算投降,自成说:“不要怕!我杀害藩王,焚烧王陵,罪已经很大了,姑且决一死战吧。不能取胜的话,杀掉我去投降也不晚。”官军当时都是露天宿营跟贼军相持,下了长时间的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过来。士卒饥饿不过,打下郏县时,抓到的骡马立即都被吃完了。大雨下了七个昼夜也不停,后军在汝州开始起哄。贼兵大举而来,一时间流言四起,传庭迫不得已让部队回过头去迎接军粮,留下陈永福断后。前边的部队开始移动以后,后边的军队也乱了,永福斩杀也不能制止。贼兵在南阳追上官军,官军回头来战,贼兵的战阵分为五层,饥民在外,其次是步兵,再其次是骑兵,再其次是勇猛的骑兵。老营的家口在最里边,开战以后,官兵打败了三层,贼寇的骁骑殊死拼斗,官军的战阵稍一移动,广恩部下推战车的士兵就喊叫说“:我军败了!”解下搭肩钻出车辕就跑,战车翻了,堵住了路,马拴在横木上不能向前走,贼兵的铁骑从上面凌空跳过去,步兵手提白棍劈头盖脑地打,被打上的人连头带盔都给打碎了。自成倾兵而出追在官军后边,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官军狂奔了四百里,到达孟津,死掉了四万多人,丢掉兵器、辎重几十万件。传庭单骑穿过垣曲,从阌乡渡河过去。贼兵捡到了督师的坐旗,乘胜打下潼关,把官军打得大败。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跨着马,大声喊叫着冲入敌阵,死在了战场上,广恩投降了贼寇。传庭的尸体后来竟然没有找到。传庭死后,潼关以内再也没有有效的防御力量了。

  早先传庭在出兵前自己料定要死了,回头对他的继妻张夫人说:“你怎么办呢?”夫人说“:大丈夫只管报效国家好了,不要忧念我!”等到西安被打下来时,张氏领着传庭的两个女儿、三个妾跳井死了,让他们八岁的小儿子世宁赶紧躲避贼兵逃走了。世宁翻过墙头掉在一个百姓家里,一个老头子收养了他。传庭的大儿子世瑞听说后,异常艰苦地步行进入陕西,在井里找出了母亲的尸体,面色如生。那个老头还回了他的弟弟世宁,兄弟两个相互掺扶着返回,路上遇见他们的人,不管平时认识不认识都为他们流下了眼泪。

  传庭死的时候已经五十一岁了。他两次出兵都是因为天下大雨失败了。有人说传庭没死,庄烈帝怀疑他,所以没有给他追赠、封荫。传庭死后,明朝也就灭亡了。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