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明史》志·卷三十一 原文

婚礼有六道程序,天子只是没有亲迎礼。

汉、普以来,都派遣使者持节恭迎,它的礼物礼仪形式,各按时代增减。

明代建立,众皇帝都在即位后行册立礼。

正统七年,英宗举行大婚礼,纔固定仪节制度。

共有纳采问名、前期择日,派遣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等仪节。

到了礼期,按照礼仪设御座、制案、节案、卤簿、彩舆、中和大乐。

礼部在台阶上以及文楼下陈放礼物。

天刚亮,皇帝穿冕服登帝座,百官穿朝服行完礼,各自到自己的位置。

正副使穿朝服行四拜礼,主事人举制案、节案,由中门出去,礼物也相随,都放在丹陛中道。

传制官宣读制命说:“现在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令你等持节举行纳采问名礼。”正副使者拜四拜,皇帝起身。

举着制案、节案由奉天门中门出去。

正副使者取节以及制书放置在彩舆中,仪仗大乐在前引导,出大明门。

脱下朝服,乘马出行,到皇后家宅第。

在宅第大门外左边搭起使者帐幕,面向南,在正堂设香案,在南面设制案、节案,另在北面设案。

使者到来,引礼人引导进入帏帐,主事官在正堂陈列礼物。

使者出帏帐,捧着制书放于案上。

礼官先进入,站在东面;主婚人穿朝服出来,站在西面。

礼官说:“奉制命立皇后,派遣使者行纳采问名的礼仪。”引导主婚的人出来迎接。

使者捧着制书以及符节,主婚人随着到堂上,在案上放置制书以及符节。

正副使分别站立在案左右。

主婚人拜四拜,到案前跪下。

正使取出纳采制命,宣读说:“朕继承帝位,恭敬地承继宏伟的基业。

治国的方法,使家庭关系正常有序是根本。

夫妇的伦理,帝后义理,实在是增加对祖宗祭祀的敬意,协和奉养的真诚,所依恃的作用十分重大。

恭敬地遵奉圣母皇太后的命令,派遣使者手持符节,按礼仪选取皇后。”宣读完毕,交给主婚人。

主婚人交给执事者,放在北案上稍左的地方。

副使取出问名的制命,宣读说:“朕认为夫妇的道义,是大伦的根本。

在内端正其位;必须依恃有名望的家庭。

特此派遣使者持节按礼问名,选期盼来报。”宣读完毕,如前面所述的礼仪放在案上稍靠右的地方。

主婚人俯伏,起身。

孰事者举着表案,把表交给主婚人。

主婚人跪着交给正使,表上说:“臣某,恭敬地承接美好的命令。

正使某官某等,重宣皇帝命令,询问臣名姓家族。

臣的女儿,是臣夫妇所生,先臣某官某的曾孙,先臣某官某的孙女,先臣某官某的外孙。

臣的女儿现在年龄若干,恭敬地具文奏报。”主婚人俯伏,起身,退后行四拜礼。

使者出来,将表放在彩舆中。

主婚人上前说:“请礼待从者。”饮完酒吃完饭,主婚人捧着缯帛慰劳使者。

使者出来,主婚人送到大门外。

使者跟随彩舆进入大明门左门,到奉天门外,将表、节交给司礼监,回复命令。

其次是卜得吉兆,备礼与女方缔结婚姻的纳吉礼、送礼物到女家定婚的纳征礼、报告婚期的告期礼,传制命派遣使者,也都如同先前的礼仪。

只是送礼物到女家定婚用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束帛、六匹马、谷圭等物品,制命的言词说:“现在聘某官某女为皇后,命你等持节行纳吉、纳征、告期礼。”皇后的住所,陈设如同前面所述礼仪,只是更改设置了玉帛案。

使者到,将制书、玉帛放置在案上,六匹马陈列在堂下。

执事先在正堂设皇后冠服等物品。

礼官进入,主婚者出来迎接,执事举着玉帛案,正使捧着纳吉、纳征的制书,副使捧着告期的制书,执节者捧节,依次进入,各自放在案上。

主婚人行四拜礼,到案前跪下。

正使取制书,宣读说:“大婚占卜,龟筮师士协助。

恭敬地遵循典礼,派遣使者持节报告吉祥。”又宣读说:“你的女儿有端庄娴静的美德,称合母仪的选择,适宜共同承继天地宗庙。

特派遣使者持节,按礼仪行纳征礼。”宣读完毕,交给主婚人。

正副使又捧圭以及黑色和浅红色布帛交给主婚人,都按以上礼仪行事。

副使取出制书,宣读说:“岁月美好,吉利日子是某甲子日,大婚适宜。

特派使持节,按礼仪行告期礼。”宣读完毕,按以上礼仪进行。

主婚人行四拜礼,使者持节出来,主婚人礼待使者,使者返回,如开初那样复命。

其次是发册奉迎,有关部门按先前的礼仪陈设。

礼部在丹陛上陈放雁以及礼物,内官监在奉夭P弓外陈列皇后卤簿以及车辆。

制命说:“现在册封某官某女为皇后,命令你等持节捧着册书和宝玺,举行奉迎礼。”正副使拿着册书和宝玺放置在彩舆中,随着到皇后住所。

到了门口,取出制书、册书、宝玺放置在案上。

礼官先进入,主婚人穿朝服出来相见。

礼官说:“奉制命册封皇后,派遣使者持节奉册书和宝玺,举行奉迎礼。”主婚人出来迎接。

执事者举着案走在前面,使者捧制书以及符节,执事者拿雁以及礼物跟从。

到了堂中,各自在案上放置。

使者在左右站立,主婚人行四拜礼,退后站立在西南。

女官拿着九龙四凤冠、有野鸡图纹的祭服进献给皇后。

内官在中堂前陈列仪仗,在堂下陈设女乐,奏乐止乐如同常仪。

使者把符节、册书、宝玺交给司礼监官,内赞官引导进入中堂。

皇后穿好衣服出阁,到香案前,向着宫阙站立,行四拜礼。

礼赞官宣读册书,皇后跪下。

宣册官宣读完毕,交给皇后。

皇后插上圭,接受册书,把它交给女官。

女官跪着接受,站在西面。

赞宣读宝玺,如同宣读册书的礼仪。

赞唱抽出圭,赞唱起身,行四拜礼完毕,皇后进入阁。

司礼监官持节出来,交给使者,报告接受册书宝玺的礼仪结束。

主婚人到案前跪下。

正使拿出奉迎制命宣读完毕,交给主婚人。

副使进献雁以及礼物。

主婚人都跪着接受,如同先前的礼仪。

主婚人起身,使者行四拜礼出来。

主婚人如最初一样礼待使者。

女官奏请皇后出阁。

自东阶下来,站在香案前,行四拜礼。

登堂,向南站立。

主婚人上前站在束面,面向西,说:“警戒恭敬,早晚不要违背。”退后站在柬阶下。

母亲上前,站在西面,面向东,结衿结悦,说:“勤勉恭敬,早晚不要违背。”退后站立在西阶。

内执事请求乘舆车,皇后下台阶登上车舆。

引导跟从出来,仪仗大乐在前行走,其次是彩舆,正副使者随从,再次是司礼监官簇拥引导,从大明门的中门进入n百官穿着朝服在承天门外列班迎接,等候舆车进入,然后纔退下。

皇后到了午门外,呜钟鼓,扈从仪仗队停止。

正副使者把符节交给司礼监,回稷命令。

捧册书宝玺的官员捧着册书和宝玺,仪仗、女乐在前引导,进入奉天门。

到了内庭幕帐,司礼监拿册书和宝玺交给女官。

皇后出舆车,由西阶进入。

皇帝由束阶下来在庭中迎接,向皇后拱手进入内殿。

皇帝到更换衣服处,穿上衮冕服。

皇后到更换衣服处,更换礼服。

一同到奉先殿,举行拜谒太庙礼。

祭祀完毕,回宫。

举行合卺礼,皇帝更换皮弁,登内殿。

皇后更换衣服,跟从升登。

各自升登座位,东西相向。

执事者举着食案到前面,女官拿出四个金杯,斟酒进献。

饮完后,进献饭食。

又进酒、进饭完毕,女官拿两瓢斟酒,合好瓢献上。

饮完,又进献饭食完毕,起身,改换常服。

皇帝的侍从吃皇后剩下的饭菜,皇后的侍从吃皇帝剩下的饭菜。

次日早上,皇帝、皇后都穿礼服,等侯太后登座。

皇帝、皇后上座前。

宫人拿盛服修的盘站立在皇后左边,皇帝、皇后都行四拜礼。

执事者举着案到来,宫人将盛服修的盘交给皇后,皇后捧着放在案上。

女官举着案,皇后随着到了太后面前,进献完毕,回到原位。

皇帝、皇后都行四拜礼。

第三日早上,皇帝穿着冕服,皇后穿着礼服,同到太后宫,行八拜礼,回宫,皇帝穿皮弁,升登座位。

女官引导皇后,穿礼服到皇帝面前,行八拜礼。

皇后回宫,升登座位。

引礼官引导在内的亲属以及六尚等女官,行八拜礼;其次各监局内官、内使,行八拜礼。

逭天,皇帝驾临奉天殿,按平常礼仪颁布韶书。

第四日早上,皇帝穿衮冕服到华盖殿,亲王行八拜礼,其次是执事官行五拜礼,于是升登奉天殿,百官上表,举行庆贺礼。

这一天,太后以及皇后各自穿礼服升座。

亲王进入,行八拜礼而出,其次是内外命妇庆贺以及外命妇进献表文,都按平常礼仪进行。

第五日行盥债礼,尚膳监制作美味膳食。

皇后穿礼服到太后面前,行四拜礼。

尚食将膳食交给皇后,皇后捧膳食上前放在案上,回到原位,行四拜礼,退后站立在西南。

等用完膳,导引而出。

历代制度皇太子纳妃与纳皇后礼仪相同。

隋、唐以后,开始亲自迎接,天子在前殿行醮酒告诫礼。

宋代开始举行盥馒礼.明优因循唐、宋礼仪。

洪武元年规定制度,凡是行礼,都派遣使者持节,如同皇帝大婚的仪礼。

纳采、问名。

制命说:“奉制命娶某氏女为皇太子妃,命你等行纳采、问名之礼。”到了妃的住所,接引宾客的人出来,到使者面前说:“请吩咐事情。”使者说:“太子娶妃,连属美德。

国家有恒常典章制度,使某行纳采之礼。”接引宾客的人进入报告,主婚者说:“臣某的女儿,蒙昧于内官的礼仪,不足以充选取。

恭敬地承接制命,臣某不敢推辞。”接引宾客的人出来报告,使者进入,陈列礼物于庭中,宣读制命说:“某奉诏选取。”献雁礼结束,使者出来。

接引宾客的人又到使者面前说:“请吩咐事情。”使者说:“太子的配偶,选取已好。

将加以卜筮,奉制命行问名礼。”接引宾客的人进入报告,主婚者说:“制命以为臣的女儿可以侍奉束宫太子,臣某不敢推辞。”接引宾客的人出来报告。

使者又进入,按仪礼陈列礼物进献雁,宣读制命说:“臣奉诏行问名礼,将以卜筮来决定。”主婚者说:“臣某第几女,是某氏生。”其次是行纳吉礼。

接引宾客的人如先前请求吩咐,使者说:“用卜筮来决定,占卜也协和。

制命使某报告吉兆。”接引宾客的人进入报告,主婚者说:“臣某的女儿愚蠢,恐怕不能胜任。

占卜说吉祥,是臣的幸运,臣恭敬地遵守典章制度。”接引宾客的人出来报告。

使者进入,按仪礼陈列礼物献上雁,宣读制命说:“奉制命报告占卜吉祥。”又其次是行纳征礼。

接引宾客的人出来报告,使者进入陈列玉帛礼物,不进献雁,宣读制命说:“某奉制命报告成婚。”又其次是行请期礼。

其辞说:“询问卜筮,某月某日吉利,制命派某告诉婚期。”主婚人说:“岂敢不遵命。”按礼仪陈列礼物献上雁。

又其次是祭告太庙的告庙礼。

派遣使者持节授册书、宝玺、礼仪程序,全见于前面的记载。

又其次是醮戒。

皇帝戴通天冠、穿绛纱袍,驾临奉天殿,百官侍立。

引进官引导皇太子到台阶上,拜四拜。

进入殿束门走上席位,向东站立。

司爵官拿酒盏进献,皇太子跪下,插上圭,接受酒盏祭酒。

司锲官拿食物进献,皇太子也像前面那样跪着接受。

起身,到席位坐下,饮食完毕,引导到皇帝座前跪下。

皇帝命令说:“前往迎娶你的妻子,继承我宗族大事,恭敬地勉励遵循。”皇太子说:“臣某谨遵奉圣旨。”俯伏,起身。

出来到台阶上,拜四拜结束,皇帝回宫,皇太子退出。

又其次是行亲迎礼。

前一天,有关部门在妃家的大门外设皇太子帐幕,面向南,束宫太子属官的帐幕在南面,东西相向。

这天天刚亮,束宫太子属官在束宫门外穿朝服陈设扈从仪仗队和鼓吹。

皇太子穿冕服乘车出来,侍卫按礼仪引导跟从。

到宫门,从舆上下来登上辖车,束宫太子属官都跟从到妃的住所,回辕向南,从辖车上下来登上舆。

到了帐幕,从舆上下来进入帐幕,束宫太子属官也都进入帐幕。

在此之前,皇太子将要到达,主婚者设宴招待女。

到了婚期,妃穿着褕翟戴花钗,出来到阁南面站立,妃的傅和姆站在左右。

主婚者穿朝服站在西阶下面。

引进官引导皇太子出帐幕,站在大门的束面,面向西。

接引宾客的人穿着朝服出来,站在门的东面,说:“请吩咐。”引进官跪下禀告完毕,皇太子说:“某奉制命行亲迎礼。”引进官接受命令,起身,传达给接引宾客的人。

接引宾客的人进入报告,引导主婚者出来在大门外西面迎接,向东行再拜礼。

皇太子回拜。

引进官引导皇太子入门到左面,拿雁的人跟从。

接引宾客的人引导主婚者进入门到右面。

皇太子登上束阶进入,站在阁门的户前,向北站立。

主婚者从西阶升登,站在西面,面向东。

引进官启奏献雁,拿雁的人拿着雁上前。

皇太子接受雁。

交给主婚者。

主婚者跪着接受,起身,交给左右之人,退着站在西面。

皇太子行再拜礼,从束阶下来,出来到帐幕等待。

主婚者不下台阶相送。

开初,皇太子进入门内,妃的母亲出来,站在阁门外面,献雁位置的西面,面向南。

皇太子行拜礼完毕,宫人傅姆引导妃出来,站在母亲的左面。

主婚者命令说:“一定要警戒,早晚恭敬勤恳,不要违背命令。”母亲命令说:“一定要勉励自己,你的父亲有训令,前往承命一定要恭敬。”庶母申说告诫:“恭敬地听从父母的话。”宫人傅姆牵着她引导跟从,妃乘舆出门,下舆,乘凤轿。

皇太子揭起帘子结束,就整上辖车,侍从也如同来时的礼仪。

到东官门外,下辖车乘舆。

到阁后,下舆进入,在内殿门外束面等候,面向西。

司闰官引导妃到殿门外的西面,面朝东。

皇太子向妃拱手请进,举行合卺礼,如同中宫皇后的礼仪。

又其次是朝见。

这一天,太子妃到内殿台阶下,等候皇帝升登宝座。

司闰官引导太子妃进入,向北站立,行再拜礼,从西阶上。

官人捧着枣栗盘,进献到御座前交给太子妃。

太子妃进献于皇帝面前,退回原位,行再拜礼。

礼仪完毕,到皇后面前,捧着装有服修的盘,如以上礼仪进献。

又其次是醴妃,其次是盥髋,其次是拜庙,其次是群臣、受封妇女朝贺,都按礼仪进行。

四年,册封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为皇太子妃。

礼部呈上礼仪程序,太祖看后说:“赞礼不用笄,只用金盘,翟车用凤轿,雁用玉制造。

古礼有亲迎执绥御轮的规定,现在用轿,揭帘子就是了。

合卺礼,依照古代礼制用瓢。

妃子朝见,进入宫中,乘小车,用帷幕遮蔽。

拜祭太庙,则皇太子都前往。

礼成后三天,便设宴招待群臣命妇。”写成书面法令。

成化二十二年,更改修订婚礼。

凡是节案、册案等,都从奉天左门出宫。

皇太子亲迎,从束长安门出官。

亲迎那天,太子妃穿闲居时的衣服,随父母到家庙行礼。

执事者准备酒食,妃饮食完。

父母坐在堂上,妃上前各自拜四拜。

父亲命令说:“你到皇宫,早晚要勤劳谨慎,孝敬,不要违背礼仪。”母亲命令说:“你的父亲有训谕,你应当恭敬地遵守。”举行合卺礼之前,在皇太子的内殿各自设行礼的位置。

皇太子向妃拱手相请,就位,行再拜礼,妃拜四拜,然后各白登座位。

拜庙后,百官朝贺,致词说:“某官臣某等,恭敬地希望皇太子的嘉礼已经完成,增益延长宗庙社稷又大又长的福柞。

臣某等高兴到极点,恭敬地表示庆贺。”皇帝如同正月初一的礼仪赐宴。

命妇到太后、皇后面前祝贺,也赐给宴会,致词说:“皇太子嘉聘礼完成,增加延长大福。”其余的大略如同洪武时期的礼仪。

唐朝制度,皇子娶妃,命令亲王主婚。

宋代都是皇帝在前殿行醮酒告诫礼,略与皇太子同。

明代沿用宋礼仪。

宣读制命说:“册封某氏为某王妃。”行纳采礼,致词说:“某王的配偶,属于美好温和,使某行纳吉的礼仪。”行间名的礼仪,致词说:“某已受命,将付之于卜筮,奉制命问名。”主婚者说:“制命以臣某之女儿,可以侍奉某王,臣某不敢推辞。”占卜得吉行纳吉礼,言辞是:“卜筮协和顺从,使某报告吉祥。”主婚者说:“臣某的女儿,愚钝不能胜任。

占卜吉利,臣有幸运,谨遵从典章制度。”行纳征礼的言词是:“某王的配偶,占卜协和吉利,制命使某以礼仪物品报告成功。”主婚者说:“奉制命赏赐给臣重礼,臣某谨遵守典章制度。”请期的言词是:“某月日选择吉祥日子,制命使某告诉婚期。”主婚者说:“谨遵奉命令。”醮戒的命令说:“前往迎接你的配偶,来继承家族,勉励遵循敬慎其事。”迎亲、合卺、朝见、盥馊的礼仪,一并如皇太子之礼。

盥洗髋食完毕,王穿皮弁,妃穿翟衣,到束宫太子前面,行四拜礼。

束宫太子坐着接受礼拜,束官妃站着受两拜,回两拜。

王与妃到了王妃家,王妃的父亲出来迎接。

王先进入,妃的父亲跟从。

到了堂上,王站在柬面,妃的父母站在西面。

王行四拜礼,妃的父母站着接受二拜,回二拜。

王在中间坐下,其余的亲属见王,行四拜礼,王都坐着接受。

妃进入中堂,妃的父母坐下,妃行四拜礼。

其余,依次行家人礼。

太祖时期,皇太子、皇子有两个妃于。

洪武八年十一月,征召卫国公邓愈的女儿为秦王次妃,不传制命,不发册书,不迎亲。

正副使举行纳征礼,冠服仿照唐、宋二品官的规制,仪仗按正妃的礼制稍稍减少。

结婚那天,王穿皮弁,引导妃拜谒奉先殿。

王在东稍稍向前,妃在西稍稍往后。

行礼结束入官,王与正妃在正面坐,次妃到王前行四拜礼,又到正妃面前行四拜礼。

次妃在束面坐,宴饮成礼。

次日朝见,行礼位置如同拜殿。

拜见中宫皇后,不用枣栗以及服修,其余的都相同。

古代天子嫁女,不自己主婚,用同姓诸侯主婚,所以叫公主。

唐代仍用亲王主婚。

宋代开始不用,只是命令主掌婚礼的人在内束门接表,则是皇帝自己主婚。

明代因袭宋代礼仪。

凡是公主出嫁时候,行纳采问名礼,女婿家在家中庭堂上准备礼物表文,望宫阙行再拜礼。

主掌婚礼的人捧着到内束门,来到太监面前说:“朝廷恩赐于某官某的儿子,某学习先人的礼仪,使臣某请纳采。”跪着将表交给太监。

太监跪着接受,捧着进入内殿,拿着雁以及礼物的人跟从进入。

太监出来,主掌婚礼的人说:“将用卜筮,使臣某问名。”上表如初。

太监出来说:“有制命。”主掌婚礼的人跪下,太监宣读说:“皇帝第几女,封为某公主。”主掌婚礼的人俯身伏地,起身。

进入内殿就位,赐宴后退出来。

纳吉的礼仪与纳采相同。

主掌婚礼的人致词说:“付之于卜筮,占词为吉利,使臣某冒昧报告行纳征礼。”女婿家按礼仪准备玄鳄、玉帛、四匹马、表文。

主掌婚礼的人致词说:“朝廷恩赐家室给某官某的儿子某,有先人的礼仪,使臣某用束帛、四匹马纳征。”请期礼的言词是:“某命臣某请求完婚的吉利日子。”迎亲这天,女婿穿公服祭告宗庙说:“国家恩赐家室给某,在某日亲迎,冒昧相告。”将要出行,父亲在厅里行醮礼,按礼训戒。

女婿行再拜礼出去,到内束门内。

太监邀请进入帐幕,拿雁以及捧持礼物的人各自陈放在庭中。

这一天,公主穿着礼服在奉先殿辞行,到皇帝、垒后面前行四拜礼,接受爵。

皇帝、皇后按礼训戒。

接受完教命,又行四拜礼。

下阶,内命妇送到内殿门外,公主登辇。

到了内束门,下辇。

女婿揭帘子,公主登轿。

女婿出帐幕站立。

拿雁的人拿雁跪着交给女婿,女婿接雁,跪着交给太监。

太监跪着接受交给左右的人。

女婿行再拜礼,先出来,乘马返回。

公主的扈从仪仗队以及车辖随后出发,公侯百官命妇送到府上。

女婿先在门口等候。

公主到,女婿揭开帘子。

公主下来,同到祠堂。

女婿在柬,公主在西,都行再拜礼。

进献爵,读祝文,又行再拜礼。

出来,到寝室。

女婿公主相对行再拜礼,各自就位坐下,女婿在柬,公主在西。

按礼仪进献饭食、合卺,又相对行再拜礼。

第二天,见公婆。

公婆坐在束,面向西。

公主站在西,面向东,行四拜礼。

公婆回两拜礼。

第十天,驸马上朝拜见谢恩,行五拜礼。

开初,洪武九年,太祖以太师李善长的儿子李祺为驸马都尉,娶临安公主。

婚期之前在奉先殿祭告。

下嫁前两天,命令使者册封公主。

册封后的次日,拜谒奉先殿。

又制定驸马接受诰命的礼仪,吏部官员捧着诰命放在龙亭中,到太师府,驸马穿朝服行拜礼接受。

次日,李善长以及驸马谢恩。

后十天,开始请问婚期。

二十六年,稍稍更改礼仪制度。

然而礼仪程序虽然存在,而拜公婆以及公主、驸马相对拜的礼仪,到明末实际上也不曾实行。

第二年又更改制定公主、郡主封号、婚礼,以及驸马、亲王、郡王女婿的官品与俸秩。

弘治二年,册封仁和长公主,重新制定婚姻仪礼。

入府,公主、驸马同拜天地,行八拜礼。

堂内在束面设公主座位,面向西,驸马座位面向束,其余的如同前面所记礼仪。

嘉靖二年,工科给事中安盘等人说:“驸马见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坐着接受二拜。

虽然贵贱本来悬殊,而夫妇名分确定,于礼不安。”皇帝不听。

崇祯元年,教习驸马主事陈锺盛说:“臣教习驸马巩永固,驸马黎明时在府门外站台行四拜礼,说到三月后,上堂、上门、上影壁,行礼如先前。

开始在公主面前照顾膳食,公主在上饮食,驸马在一穷侍立,经过此仪,纔议论成婚。

驸马赠送果肴称臣,公主答礼称赐,都很失礼仪。

丈夫既然已经合卺完婚,那么明明是夫妇,哪有跪拜数月,称臣侍奉用膳,然后成婚的道理呢?《会典》上说在合卺前行四拜礼,表明在合卺后无拜礼。

以天子的女婿,而卑下如同奴隶,这哪里是尊重朝廷呢?”皇帝同意他的话,命令巩永固立即选择吉日成婚。

凡是选驸马,礼部张榜下谕在京官员军民的子弟年纪在十四至十六岁的,容貌整齐、行为端庄、有家教的人报名,司礼内臣在众王馆内会同选取。

没有选中,就广泛地在京郊地区、山东、河南寻访。

选中三人,皇帝确定下一人,其余两人送本处儒学,充任公家供膳食的生员。

从宣德年间,驸马开始有教习,由学官担任。

正统以后,命令驸马到园子监读书学习礼仪。

嘉靖六年,开始规定礼部主事一人,专门在驸马府教授讲习。

周朝制度,凡是公侯大夫士人结婚娶亲,用六礼。

唐代以后,礼仪器物多根据官位品级来增减。

明代洪武五年下诏说:“古代婚礼,结两姓的欢好,以推重人伦。

近代以来,专论聘娶财物,风俗染上奢侈。

礼仪制度的颁布施行,务必依从节俭,以此淳厚风俗。”所以当时等级详细严明,都有所限制,后来能够遵守的人少了。

它的制度规定,凡是有品级的官员婚娶,或为儿子聘妻,都派遣媒人通信。

女方同意后,选择吉利日子纳采,主婚者设宾席。

到了这天,准备祝文祭告宗庙完毕,宾到女方住所。

主婚者穿着公服出来迎接,向宾以及媒人拱手请进。

雁以及礼物陈放在厅上。

实在左主在右,媒人站在宾的南面,都行再拜礼。

宾见主人说:“某官将结为夫妻重任交于某,某遵循典礼,使某纳采。”主婚者说:“某的女儿不熟习女师的训诫,既然使你屈尊选取,岂敢不拜谢你的美意。”宾主东西相对坐下,撤掉雁接受礼物后,又陈设雁以及问名的礼物。

宾起身,拜见主婚者说:“某官愤重婚礼,将付之于卜筮,请问名。”主婚人上前说:“某第几女,妻某氏所生。”或用红罗,或用销金纸,写上女子的排行年龄。

宾告辞,主婚者请礼待随从人员。

礼仪结束,送宾到门外。

纳吉的礼仪如同纳采的礼仪。

宾致词说:“某官承接美好的命令,考察于卜筮,龟筮协和依从,使某报告吉祥。”主婚者说:“某没有教育的女儿,既以吉兆来告,怎敢推辞?”纳征如同纳吉的礼仪,加上玄缥、束帛、函书,不用雁。

宾致词说:“某官以夫妻事关重大,施恩惠给某官,遵循典礼。

有不丰厚的缯帛,请求纳征。”主婚者说:“某官赐给我重礼,某岂敢不行礼接受。”宾将函书交给主婚者,主婚者也用函书回覆。

请期礼也如同纳吉的礼仪。

亲迎那天,新婿的父亲在父庙告祭。

新婿面向北行再拜礼,站立,父亲命令他说:“亲自迎娶好的配偶,厘正自我,修身约束。”新婿上前说:“能不从命吗!”行再拜礼,媒人引导新婿到了女方家里。

这天,女方的主婚者祭告完宗庙,按家人礼仪给女饮甜酒。

新婿到家门,下马,到大门外的帐幕里。

女方侍从请女穿盛服,到寝门内,向南坐下。

新婿出帐幕,主婚者出来在门外迎接,拱手请进。

主婚者进门走右边。

新婿进门走左边,拿雁的人跟从,到了寝室门前,向北站立。

主婚者站在门户束面,面向西。

新婿行再拜礼,献雁,出来到帐幕中。

主婚者降阶相送。

新婿出来以后,女方的父母向南坐下,保姆引导女行四拜礼。

父亲命令说:“前往你家,以顺为正,不要忘了端庄恭敬。”母亲命令她说:“一定要恭敬,一定要戒慎,不要违背公婆的命令。”庶母申说道:“你要真诚地听父母的训诫,不要做使父母羞辱的事。”保姆以及侍女纔扶女子出门,登上车。

仪仗侍卫在前面引导,陪送的人乘车在后。

新婿先返回等侯。

新妇的车到了门口,新婿出来在门内迎接,向新妇拱手请进入。

到了寝门,新婿先登上台阶,新妇跟着登台阶。

进入室内,新婿在室的东南洗手,跟随新妇的人拿巾送造水为他洗盥;新妇在室的西北洗手,新婿的侍从拿手巾送进水焉她洗盥。

洗完后,各自就座,新婿在束,新妇在西。

举食案,进献酒,进献饭菜。

饮酒吃饭完毕,又进献如初。

侍女拿瓢倒酒,进献到新婿、新妇面前。

各自饮完,都起身,站在座位南,东西相对,都行再拜礼。

新婿、新妇进入内室,换上衣服。

新婿的侍从吃新妇剩下的食物,新妇侍从吃新婿剩下的食物。

第二天拜见宗庙,在束阶下陈设新婿父亲的行礼位置,新婿位在他的后面;主妇的行礼位置在西阶下,新妇位于她的后面。

众亲人各自按次序分别站立。

这天早起,新婿的父亲以下各自就位,行再拜礼。

赞礼人引导新妇到庭中,向北站立。

新婿的父亲从束阶升登,到神位前,跪下。

上香三次,祭酒三次,读祝文,起身,站在西面。

新妇行四拜礼,退下,回原位。

新婿的父亲下西阶来到行礼的位置,新婿的父亲以下都行再拜礼,礼仪结束。

其次拜见公婆。

这天,新妇站在堂下,等公婆就座,到拜位行四拜礼。

保姆引导新妇从西阶升登,到公公面前,侍女捧枣栗交给新妇。

新妇进献完毕,下阶行四拜礼。

到婆婆面前,进献服修,如同前面的礼仪。

其次是公婆按家人的礼仪给新妇饮甜酒。

其次是举行洗手镘食礼。

这天,新妇家准备饭食到新婿家。

公婆就座,新妇行四拜礼。

从西阶升登,到公公的面前。

侍从举着食案将饭食交给新妇,新妇进献饭食,执事者加羹匙和筷子。

给婆婆进献饭食,也如此。

吃完,撤掉饭菜,新妇下阶就位,行四拜礼,礼仪结束。

公婆再次给新妇饮甜酒,如同初次的礼仪。

《礼》说“婚礼下达百姓”,那么六礼的施行,没有贵贱都是一致的。

朱子《家礼》没有问名、纳吉礼,祇有纳采、纳币、请期礼。

洪武元年,规定制度施行,下令禁止指腹为亲、割衫襟为亲的做法。

凡是平民娶妻,男子年龄十六岁,女子十四岁以上,都任凭婚嫁。

新婿穿常服,或借九品服,新妇穿花钗大袖服。

纳采、纳币、请期的礼仪,大略仿照有品级官员的礼仪。

有媒没有宾,言词也稍有差别。

亲迎的前一天,女方派人在新婿的寝室陈设,俗语叫铺房。

至于告词、醮戒、献雁,合卺的礼仪,全如品级官的礼仪。

拜见祖庙父庙公公婆婆,公公婆婆给新妇饮甜酒,也大致相同。

《礼》说:“凡是开始设立学校,必定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周末沦役丧亡,礼仪废弃不施行。

汉明帝开始驾临学校。

唐代以后,天子视察学校,开始设立讲榻。

洪武十五年,太祖将驾临国子监。

议论的人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仍然是人臣,礼仪应为祭献一次而行再拜礼。

太祖役听从,命令礼部尚书刘仲质制定制度。

到期前在大成门柬面设皇帝的帷帐,面向南,在彝伦堂设皇帝宝座。

到了这天,学官率领诸生在成贤街左面迎接皇帝。

皇帝进入帷帐,穿皮弁服,到孔子神位前,行再拜礼。

祭献爵,又行再拜礼。

孔子的四个配祀弟子颜渊、子思、曾参、孟轲,十位贤哲弟子在两庶分别祭祀,如同平常礼仪。

皇帝进入帷帐,换上常服。

升舆,到彝伦堂登上座位。

学官、诸生行五拜叩头礼,在堂下东西厢房站立。

三品以上及侍从官,依次进入堂中,在东西厢房站立。

赞唱为皇帝讲书,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从西门进入,到堂中。

赞举经案到皇帝面前,礼部官员奏报,请求授经给讲官。

祭酒跪下接受。

赏赐讲官坐下。

等到把经放置到讲案上,叩头,到西南角几榻上坐着讲。

赐大臣、翰林、儒臣坐下,都叩头,依次坐在东西两旁,诸生围着站立听讲。

讲完,叩头,退到原来的位置。

司业、博士、助教,各自依次焉皇帝讲书。

出堂门,回到原位。

赞唱宣读制命,学官、诸生都列队面向北跪下,听宣读训谕,行五拜叩头礼。

行完礼,学官、诸生出成贤街送皇帝。

第二天,祭酒率领学官上表谢恩。

丞乐四年,礼部尚书郑赐引用宋代礼制,请穷靴袍,行再拜礼。

皇帝不听从,仍然行四拜礼。

给皇帝讲书完毕,赐给百官茶。

礼部请求竖立视察学校的碑,皇帝亲自写文章刻在石上。

祭酒等人上表谢恩。

皇帝驾临奉天门,赐百官宴席,接着赏赐祭酒、司业各两套纡麻罗衣,学官三十五人各赐一套贮麻衣,监生三干余人各赐五锭钞。

正统九年,皇帝驾临国子监,按照礼仪行礼。

礼仪完毕,赏赐公、侯、伯、驸马、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以及翰林学士至检讨、国子监祭酒至学录宴席。

此前,视学祭祀先师,不设祭牲,不奏乐。

到成化元年,开始用祭牲及音乐。

视察学校那天,设音乐而不演奏。

礼仪完毕,百官庆贺,赏赐衣服,赐宴,都施及孔、颜、孟三氏的子孙。

弘治元年,规定至期之前斋戒一天,祭献加用缯帛,祭牲用太牢,改分献官为分奠官。

嘉靖元年,规定衍圣公率三氏的子孙,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都在礼部赏赐宴席。

十二年,因孔子的祭祀典礼已确定,再次视察学校,命令大臣到启圣公祠祭奠。

万历四年,规定次日行庆贺礼,按以前的礼仪颁布赏赐,免除赐宴。

当初,宪宗选取孔、颜、孟三氏子孙到京城观礼,又命衍圣公分别祭献。

到世宗,命令衍圣公以及颜、孟二博士,孔氏老成的五人,颜、孟各两人,到京城陪同祭祀。

明代初年经筵没有固定日子,也没有固定场所开设。

正统初年,开始制订成恒常礼仪,在每月的逢二之日到文华殿为皇帝讲经史等书,每月三次,寒暑天暂且免除。

其制度是功臣一人掌管御前讲席事务,内阁学士或主持或协助主持。

尚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以及学士等随从陪侍,翰林院、春坊官以及国子监祭酒两名为帝王讲经史书,春坊官两名展书,给事中、御史各两名侍奉礼仪,鸿胪寺、锦衣卫堂上官各一名供事,鸣赞一名赞礼,四名序班举案具,功臣或驸马一人兼将军侍卫。

礼部选择吉日请求,事前在文华殿设御座,在座东稍南的地方设御案,在案南稍往东的地方设讲案。

这一天,司礼监先将所要讲的《四书》、经、史各一册放置在御案,一册放置在讲案,都是《四书》在束,经、史在西。

讲官各白撰写讲读的章节放在册内。

皇帝登座,主持御前讲席以及侍班等官在丹陛上,五拜三叩头。

后来每次进讲祇行叩头礼。

依次上殿,东西依次站立。

序班二名,举着御案到座前,两名举着讲案放在御案南的正中。

鸿胪官赞唱为帝王讲读。

两名讲官从东西班列中出来,到讲案前,向北并立。

东西展书官各自到御案南的铜鹤下,相对站立。

鸿胪官赞唱讲官行拜礼,起身。

束班展书官到御案前,跪下展开《四书》,退着站立在东边铜鹤下。

讲官到讲案前站立,奏报讲某书,讲完退下。

展书官跪下合上书,仍然退着站立在铜鹤下。

西班展书官展开经或者史,讲官讲读,退下,如前。

鸿胪官赞唱讲官行拜礼,起身。

各自退到东西班列,展书官跟随,序班撤掉御案、讲案。

礼仪完毕,命令赐给酒饭。

各官员出来到丹陛,行叩头礼。

到左顺门,吃完酒饭,进入行叩头礼。

隆庆元年,规定早一天祭告奉先殿,祭告灵座。

这天,皇帝到文华殿左边室内,向先圣先师施礼。

在前两天先进呈讲读章节请皇帝阅览。

万历二年,规定春季讲书从二月十二日起,到五月初二结束,秋季讲书从八月十二日起,到十月初二日结束,不必题奏请示。

日讲,皇帝驾临文华穿殿,只用讲读官内阁学士随从陪侍,不用侍仪等官员。

讲官或四名或六名。

开始讲读,穿吉服,行五拜三叩头礼,后来穿常服,行一拜三叩头礼。

内阁大臣同在殿内侍奉,等候皇帝口头传宣“先生来”,同时进前,叩头,在东西两边站立。

读者先到皇帝面前一拱手,到案前展开书,压上金尺,拿着牙签。

读五遍,合上书一拱手退下。

先读《四书》,再读经书,再读史书,为帝王讲解诗书文史如同读书的礼仪。

侍书官侍奉学习结束,各自叩头退下。

在文华殿赐茶,文华门赐酒饭。

午讲,隆庆六年规定。

每天早讲完毕,皇帝进入暖阁稍稍休息,阅读奏章。

内阁大臣等人退到西厢房。

很久,率领讲官再进献午讲,讲《通鉴节要》及《贞观政要》。

讲完,皇帝回宫。

凡是三、六、九上朝日,暂时免丢讲读。

又在嘉靖六年规定制度,每月三、八日,两名御前讲席日讲官,讲《大学衍义》。

十年,制定无逸殿讲席的礼仪。

天刚亮,皇帝穿常服乘辇车到殿门,众官员在门外等候迎接。

皇帝下辇,乘坐板舆,到殿上升座。

各位官员在殿门外行一拜三叩头礼,进殿内,在东西依次站立。

赞唱为皇帝讲书,讲官大学士一人走出班列叩头。

命令赐坐,一叩头,纔坐下。

讲书完毕,展书官跪下合上讲章,讲官叩头回到班列。

又有一名学士奉旨坐着讲书,如同初次的礼仪结束。

各位官员到豳风亭等候皇帝驾到,在亭内赐宴。

太祖命令学士宋濂在大本堂传授皇太子、诸王经书,后来改在文华后殿。

世宗改在便殿,就移到殿的束厢房。

天顺二年,制定出阁礼仪。

这天早上,侍卫如同平常的侍奉礼仪。

主事官在文华后殿行四拜礼,鸿胪官请皇太子升殿,师保等官员在台阶上行四拜礼。

各位官员退出,内侍引导皇太子到后殿升上座位,将书案进献。

侍班、侍读、讲官进入,分班列在东西站立。

内侍展开书,侍读、讲官依次进读进讲,叩头退下。

每天讲读的礼仪,在早朝退后,皇太子出阁登座,不用侍卫等官,只有侍班、侍读、讲官进入,行叩头礼。

内侍展开书,先读《四书》,则是东班侍读官上前,陪伴读十多遍,退后回到班列。

其次是读经或读史,则是西班陪伴读书,也如前。

读完,各位官员退下。

到巳时,各位官员进入,内侍展开书,侍讲官讲解早上所读的《四书》,讲完后退回班列。

其次讲经史也如此。

讲完,侍书官侍奉练习写字。

写完,各位官员叩头退下。

凡是读书,三天后温习一遍,背熟成诵。

温习书的那天,不教新书。

凡是写字,春夏秋三季每天一百字,冬天每日五十字。

凡是朔日+望日、节假日及大风雨雪天、严冬酷暑天,就暂时停止。

弘治十一年更改修订,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以及宫中僚属在台阶上行四拜礼结束,从殿左右门进入,在东西两旁站立,等候讲读完毕,叩头退下。

隆庆六年,改在文华殿的柬厢房设皇太子座,正中向西。

每天讲读的各位官员,先到文华门外东西相向,依次站立。

等候皇帝日讲的御前讲席完毕,皇太子出阁升座。

凡是束官初讲时,内阁大臣接连陪侍五天,后来每月的三日、八日到一次,先行拜礼后出来,然后各官进入。

崇祯十一年,署礼部事学士顾锡畴说:“束宫嘉礼已告成,各朝赏赐有依据。

《实录》记载成化十五年,皇太子出阁讲学,六卿都加封保、傅。

弘治十年,皇太子出阁讲学,内阁徐溥等四人、尚书马文升等七人,都加赠太子太保、少保等号。”皇帝命令酌情议论实行。

书堂在皇极门的右厢房。

讲官选部曹或进士改授翰林官充任。

天顺二年规定,初入害堂,这天早上,王到右顺i门的北书堂,面向东,在中间坐下。

提督讲读官和讲读官行四拜礼。

内官捧书在案上展开,到案左边坐下。

讲读官上前站在案右边,陪伴读十遍,叩头退下。

每天讲读,清晨,王到书堂,讲读官行叩头礼,陪伴读书十遍,出来。

吃饭后,又到书堂陪伴看写字。

讲完书,仍然叩头退下。

万历六年规定,在书堂设中座,书案在左,写字案在右。

辅政大臣率领讲读、侍书官在门外等候。

王进入书堂,传令旨“先生进来”。

辅政大臣率领各位官员进入,行四拜礼,分班侍立。

讲读官依次各传授书十遍后,下令“先生吃酒饭”。

各位官员出来,王暂时进入书堂南问稍稍休息。

辅政大臣各自率领官员进入。

传令“先生进”,于是进入分班侍立。

侍书官看着王写字,讲读官依次为诸王讲解诗文经史完毕,各位官员行一拜礼退出。

© 2023 孔孟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